第3部分(第2/4 頁)
藥的那種型別,他本人從未受過藥劑師的專業訓練)並且在鎮上開辦了郵電局。那年貝莉正好七歲。正當他們全家可以過上安定日子的時候,貝莉最小的妹妹患傷寒而死。幾個月後,貝莉母親生下一個死產男嬰,精神和肉體均受到很大創傷。自此之後,她再也沒能康復。一個月以後,在四個女兒的看護下,她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貝莉和她的姐妹只能靠父親來照料了,然而這個父親似乎只關心自己,他把全部精力用於經營自己的藥店,並自學法律,因此,這些姑娘除了從一位女傭那裡可以得到一些幫助以外,就只能自己照顧自己了。貝莉12歲時,好運又一次光臨她家。達令續絃娶了一位富有的年輕寡婦。這個寡婦從前夫那裡繼承了全鎮最好的一個種植小麥的農場,並帶來了一萬美元的嫁妝。達令一下子變成了農場紳士(不過,在他的經營下,農場很快就敗落了),與此同時,他在法律方面的事務也日益繁忙。少女時代的貝莉成了康敦鎮的一個富家閨秀,她住在華麗的宅院裡,有錢上寄宿學校,穿著講究,並可以經常到波特蘭去遊玩。但是,她患有陣發性的抑鬱症,向來與父親很不親近。結婚以後,她就很少與父親見面。萊納斯·鮑林九歲時,他的外祖父去世了。鮑林後來回憶說,他記得一生中只探望過外祖父一次。
殘缺的童年生活使貝莉不能善待自己的年幼子女。貝莉需要別人的愛和關心;她把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了丈夫,而對孩子們則顯得冷漠。她的丈夫赫爾曼更加拼命地掙錢,讓貝莉得到她孜孜以求的種種享受。赫爾曼雄心勃勃,不斷地變換職業,不分日夜地工作,全家也跟著他經常搬遷:一段時間搬到奧斯維加鎮赫爾曼父母的鄰近,那裡的氣候比大城市更加宜人;後來搬到了50英里外的俄勒岡州首府塞勒姆市,赫爾曼在那裡當一名遊走四方推銷珠寶的商販。每次外出推銷,總要好多天,趕著馬車顛簸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跑遍散佈在峽谷地區的鄉間小鎮。
貝莉在寫給外出推銷的丈夫的信中,訴說自己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小鎮上拖兒帶女的種種辛勞和不快,赫爾曼的回信充滿了愛意和安撫的話語。他這樣寫道:“對我的小寶貝們,願上帝保佑他們純潔的童心。我非常想念他們——告訴孩子們,爸爸深深地愛著他們,渴望著與他們團聚——告訴他們要當好孩子——希望他們永遠開開心心,”信末的署名是“真心愛著你的赫爾曼”。他還常在信中描繪全家美好的前景,諸如貝莉和孩子們將有很多的錢,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等等,希望用這種話使貝莉高興起來。在一封寫於兒子萊納斯4歲時的信中,赫爾曼告訴妻子:他們是為了某種崇高的目標而結合的,他說:“我們還不能想象這個目標究竟是什麼,但是我感到,或者是我倆,或者是我們的孩子,將成為具有高度才智的人群的典範而做立於世人面前。”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段話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預見性!
赫爾曼還在信中提醒妻子,他外出推銷是為了一個目的——積蓄足夠多的錢開一家自己的藥店,不再依靠那些朝三暮四的投資者。根據自已經營藥店取得的豐富經驗,他深知,必須具備大量的資金才能在波特蘭市與那些老牌藥店競爭,然而他暫時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因此他再次想到了康敦,那兒的銀行老闆對他非常友好,他妻子的孃家人也會給予支援。1905年3月,他獨自一人來到康敦尋求開藥店的機會。沒過幾天,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信告知貝莉:“貝莉姐姐戈地的丈夫、當地最大的穀物商斯蒂芬森把他自己商店的部分臨街鋪面轉讓給我,還資助我採購貨物。我用不到支付房租,甚至不用支付水費、電費、電話費,也不要裝修費,事實上,我所賺的每一分錢都將是淨利潤,都不用於開銷……我肯定能賺大量的錢……你一定要把那些廣告書通通給我寄來……我想你一定會很高興地回到老家康敦來,因為現在的情況與以前大不一樣了。當你看到我財源滾滾,一定會非常開心的。我將選一處引人注目的地方花錢做些廣告,隔不了多久,我的店就會興旺起來的。快點來吧,我的老伴——打點行裝,快快上路吧。”
牛仔和印帶安人
萊納斯·鮑林最早、最美好的回憶似乎都與康敦有關。他是1905年與他的母親和妹妹一起乘公共馬車來到康敦的,那年他正好四歲。他的父母也許曾經厭惡過這個鄉村小鎮,但對一個小男孩來說,這裡的童年生活卻是一個美好的夢。幼年萊納斯所看到的康敦仍然是美國西大荒的一部分。全鎮總共只有幾百人。附近牧場裡的牛仔、趕騾人和僱工騎馬來到鎮上,把自己的工錢扔上酒吧賬臺,與在當地落戶的蘇格蘭牧羊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