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n) 東西,它一方面是從天生本能產生慾望,另一方面是由允許或禁止的法律來規定我們可以或不可以做什麼的東西。性行為要遠遠超過這個。當人們做這件事時是有意識的,是人為的經驗,是人將某種價值賦予了它。在這一意義上,我想'gay'這一概念作出了正面的 (而不是純粹反面的) 貢獻,它對這一型別的意識其中包括感情、愛、慾望、性關係具有正面的意義。"在他看來,"即使是在本性的層次,同性戀這一概念也沒什麼意義。……對於我來說,它是一個不夠格的分類。……也許可以用'快樂風格 (gay style)'的概念,或至少有一種企圖,想創造某種存在的方式,一種生存的形式或生活藝術,或許可以被稱為'快樂(gay)'。"我認為福柯的思想中蘊含著一種極為自由奔放、極具顛覆性的力量。在他看來,性活動就是人類追求快樂的一種活動,因此,與其將人們劃分為同性戀和異性戀兩大類,還不如將他們劃分為快樂風格和痛苦風格兩大類。如果人們都能像大師福柯這樣來看待性慾問題,這個問題將變得多麼輕鬆,又將具有多麼正面的價值! 在1981年的一次採訪中,福柯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同性戀是這樣一個歷史的機遇,即開發新的關係和情感潛力的歷史機遇,它不是來自同性戀的內在性質,而是來自同性戀所處的'非中心'地位,來自同性戀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交叉線,它使得這一潛力的實現成為可能。"同性戀這種處於"非中心"地位的思潮對於現代社會的最重要的意義在福柯看來是開闊了人類的眼界,為人類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即一種將會打破幾千年來一夫一妻制傳統的新的生活方式。 酷兒理論向一切嚴格的分類挑戰,接受所有認同這一新政治的人,不論他們過去有著何種性身分、性傾向或性活動。正像gay這一用語在60年代打破了舊式同性戀運動中那種自我辯護姿態一樣,新出現的酷兒政治打破了70年代和80年代同性戀政治的少數派化和整合策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的出現正當同性戀運動成功進入主流文化之時:酷兒透過將許多互不相通的成分結合在一起,建造出一種新文化。他們被認為是接受後現代主義模式的第一批活躍分子。他們運用舊有和新式的成分建造出他們自己的身分——他們從大眾文化、有色人種社群、嬉皮士、反艾滋病活躍分子、反核運動、音樂電視、女權主義和早期同性戀解放運動中借用風格和策略。他們的新文化是奇妙的,敏銳的,無政府的,反叛的,反諷的。他們絕對認真,但是他們又想從中取樂。它之所以是一個重要的現象,不僅因為它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且因為它提醒人們,性政治這一整體在不斷地發明創新,從而走向存在的不同方式。酷兒文化和酷兒政治預示著一種同性戀的性文化,它是性的、性感的、顛覆性的,不僅要顛覆異性戀的存在觀念,而且要顛覆過去的同性戀正統觀念。酷兒拒絕被同化於無形之中。它提供了一種表達慾望的方式,它將徹底粉碎性別身分和性身分。酷兒理論和酷兒政治對既存權力結構和權力話語的挑戰是後現代理論付諸實踐的一個範例,是9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它對異性戀霸權的顛覆作用不容忽視,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歷史性的影響。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她深深地愛上了作為女人的我
網友: 首先應該宣告的是:我是一個女同志(李注:女同性戀),不折不扣的,因為我從小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男孩子,喜歡穿男孩子的衣服,玩男孩子們玩的遊戲,對漂亮美麗的女孩心動,能做一個男人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但這是不可能的。也很想好好地做一個女人,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現在只有順其自然了。 現在有一個女孩,她深深地愛上我了,並且我對她感覺也很強烈,但在現實面前我們的愛又是那麼的不堪一擊。我們是一個單位的,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和她接觸比較頻繁,我好像天生很有女人緣似的,我時常想如果我是一個男人的話,那我的生活該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一定活得風流瀟灑。我很幽默,有著女孩子們喜歡的那種性格,我的口才很能捉住她們的心。也許正因為這些,她愛上我了,那樣的讓我感動。她算不上很漂亮,但體形很好,我很喜歡,總體看上去讓人很舒服。特別是我和她很來電,當我們的手在不經意間碰觸的時候,那感覺很美妙。 開始的時候她很害羞,有些惶恐,從她的眼神中,我知道她喜歡上我了,但她可能覺得她自己很不道德,怎麼會愛上同為女性的我。那些日子的她很憔悴,不敢直視我,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其實她哪裡知道,我是一個同志啊!罪魁禍首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