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3 頁)
大打擊時,立即慌亂起來,連番降息來拯救。
最後,次貸風暴沒完沒了,卻搞出一個美元匯價暴跌、通脹急升的困局。單看貝爾斯登出事時,伯南克如何驚慌失措就可以肯定,解決次貸風暴的首要工作,就是撤換美聯儲主席。
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
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威廉·艾薩克(William Isaac),於2008年2月10日接受《Pittsburgh Tribune…Review》訪問時顯示出,他對次貸風暴的輕視態度。他說:“我不喜歡將這事情稱為次貸危機,這件事情只是次貸情況而已。”
筆者真的對這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前主席深感“佩服”。次貸風暴令國會多次召開緊急會議、美國總統多次介入、美國政府注資數以千億美元進入金融市場、多家歷史悠久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倒閉、股市市值跌掉數萬億美元……竟然連危機都稱不上!
他的談話不是2007年的時候,而是次貸風暴鬧得很糟的2008年2月。他可能太忙,沒有時間看報紙。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是關乎美國銀行業安危的重要人物,怎麼會用這種見識淺薄的人呢?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於1987年8月被委任為美國美聯儲主席,當時的總統是里根。里根政府的揮霍,是由他擔任美聯儲主席時開始發生的。格老在任的18年,在他離開時,全球銀行體系內的衍生工具面值急升至500兆美元,而全球年生產總值只有50兆美元,形成了“畫餅充飢”的困境。
美國的房價中位數超過50萬美元,1年的收入中位數只有6萬美元。難怪格老被指為引發房市泡沫的元兇之一。2000年開始的房市泡沫,又被稱為“格林斯潘的房市泡沫”。他是第一位獲得泡沫命名的美聯儲主席。
財經界傳奇人物 (大標)
先來看看財經界的教父級大師巴菲特。根據2008年5月13日《香港商報》的報道,次貸危機令全球金融機構哀鴻遍野,連投資教父也難獨善其身。據巴菲特執掌的巴郡公司最新公佈的報告,2008年第一季盈利比去年大幅下降64%,為連續第二個月下降,相信沒有多少人在次貸剛剛發生時,能夠預計到巴菲特在次貸風暴中吃虧。
次貸風暴之中連續多次聲言,次貸風暴已近尾聲的銀行大亨、證券分析師、股神股聖等人,相信也好不到哪裡去。財經分析師在次貸剛開始時已經斷言次貸在金錢上的損失約為1;800億美元,對於美國股票市場來說,1;800億美元只是汪洋中的小點滴而已。
次貸的損失金額 (大標)
財經界在次貸風暴初期認定,損失金額上限只是2;000億美元,可是次貸危機剛浮現時,歐洲央行已經大手注資超過2;000億美元救市。多數分析師譏為小題大做,可是結局證明歐洲央行沒有小題大做,次貸的虧損巨大,至2008年7月為止,銀行業的呆賬超過4;000億美元。單是2008年上半年,標準普爾指數(S&P 500)的金融類股份市值損失超過1兆美元。
何以財經分析師計錯數,錯誤估計次貸風暴的損失?從數字上,他們絕對正確。次貸證券的總金額約為1萬億美元,呆賬約20%。總損失金額約為2;000億美元。筆者對於財經分析師的加減乘除運算相當滿意,畢竟那是小學程度的算術。
10;000億美元×20%= 2;000億美元,肯定沒有計算錯誤。問題不在計算之上,而是在商業運作之上。請看以下真實的例子。
以10美元一股資產為例的基金,次貸證券比重為14%,次貸證券的虧損為20%的時候,每股的資產減值只是0。28美元,即股價下跌2。8%。看來不是很大的虧損。從表面看,這樣的計算,並無不妥,但是請看看以下次貸基金的實際例子。筆者選擇基金為例,因為基金不像股票那樣,以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為股價升跌的因素,基金是以實際資產值定價。
Regions Morgan Keegan Select High Ine Fund (代號MKH?IX)的投資組合中有約14%的次貸資產抵押證券。自從次貸風暴於2007年中浮現之後,基金的價值持續下降,到了2008年7月17日,股價只有1。49美元,跌幅超過85%。
由此可見,次貸虧損不能以上述方法計算。任何公司,包括管理基金的公司,都要有流動資金,如果投資組合中有14%不良資產,需要撥備,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