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21世紀的中國,不再是內陸國家,而是面對海洋,走向國際的文化大國。如果為了國際化、現代化而喪失了自己的文化,不但得不償失,而且是人類的巨大損失。與國際接軌,但不能危害我們自己的文化。�
管理不只是工具、技術和方法,它也是一種文化。它影響的方面很多,產生的後果也十分深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管理界歷經日本式、美國式、歐洲式、蘇俄式管理的引進、推廣和應用,誘發了大家對於中國式管理的探討和思索。特別是關心中華文化的人士,更是積極而熱心。大家紛紛成立研究中心,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展開研究。人們最一致的目標,便是找出中國式管理的內涵,以期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實在是難得的好現象。�
悠久的歷史,卓越的成就,毫無疑問地證明我們的管理,優越而有效。我們憑著這樣的信心,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中國式管理的大要。這幾年來,在我國各個地區,透過面對面的講解和溝通,獲得廣泛而熱烈的迴響。公務、商業、軍警各界都普遍認為,經過這樣的調整,可以使現代化管理更加配合我國的風土人情,以增進效果。對於發揚中華文化,尤其具有正面的作用。�
我們的目標,是促使我國的管理水平提升到國際標準,並能夠結合我國的優良文化,成為現代化的中國式管理。既不是回到從前,也不是盲目西化,而是繼舊開新,從固有的歷史文化中,走出一條嶄新的光明大道。際此新版發行前夕,謹述數語,一方面向本書的策劃、出版社及先進朋友致敬,一方面也對中國式管理的再生,給予最大的祝福。
序言首版序言
到底有沒有中國式管理,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課題。依中國人的觀點,有沒有其實並不重要,能不能產生功效比較要緊。�
促成臺灣省經濟奇蹟的原因固然很多,而中國式管理的貢獻,平心而論,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儘管有些人嘴上不承認,心裡卻有數,說起來也是一種中國式的表現。科學無國界,從管理科學的層面來看,無所謂中國式管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美國式、日本式的區分。大家都一樣,在不同的地區,應用相同的管理科學。�
哲學就不一樣,各地區具有不相同的風土人情,表示各地區的哲學並不相同。管理必須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增強效果,所以各地區的管理哲學不太一樣。從管理哲學的層面來考察,大概誰也不會否定中國式管理的真實存在。�
中國式管理原來只不過是中國式管理哲學,並沒有發展出一套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學。這本《中國式管理》,當然不能夠憑空捏造出中國式的管理科學,卻不得不用心探討中國管理哲學。�
以中國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就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中國式管理,目的只有一個,在於用得有效。�
中國哲學,從來不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它不但具有實用性,而且早已將艱深的哲理化為通俗的俚語,流傳得相當普遍。筆者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整理及推廣中國式管理,這20多年來,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愈具管理實務經驗的人士,愈是產生熱烈的迴響,大家紛紛表示一向是這個樣子,只是平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中缺乏自信,以致敢做而不敢言。有時候還以為是錯誤的,在言辭中美言自己,反而覺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難免自覺羞愧。�
21世紀是中國管理哲學與西方管理科學相結合,並獲得發揚的時代,兩者缺一,都將跛腳難行。學過西方現代管理的人士,若能平心靜氣地看看中國式管理,必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現代化管理活用得更加有聲有色。不談西方管理科學,先看看中國式管理,必能對現況的演變以及未來的變化更為一目瞭然,對於掌握未來,安身立命,有很大助益。研究中國管理哲學,必須對歷代先聖先賢抱持崇高的敬意,沒有他們的辛勤耕耘,便沒有今日豐碩的成果;也要對列祖列宗表示虔誠的謝忱,沒有他們的用心傳承,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寶貴經驗。�
經濟振興,當然是好事情,而預先消滅經濟振興之後的種種弊端,則有待於及早認識中國管理哲學,這是我們用心推出《中國式管理》的真正用意。尚祈各界先進,不吝賜教為幸。�
序於興國管理學院�
2001年8月1日�
序言前言(1)
一、研究具有華人特性管理學的必要性�
一方面追求全球化,一方面重視本土化,似乎是一種矛盾,卻顯然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