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4/4 頁)
因老爺在會客而沒有見成,陸大人說,他只跟老爺說幾句話,不會耽誤多少工夫的。”
“那就讓他進來吧。”
楊博搖搖頭,不情願地坐了下來。
這位新近上任的吏部尚書是隆慶八年的進士,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了。在朝廷現任的大九卿中,就數他的資格最老年紀最大。他嘉靖三十三年就當上了兵部尚書,十年後又改任吏部尚書。隆慶二年因受徐階的牽連而致仕。兩年後高拱接任首輔時又被召回,因吏部尚書被高拱兼任,楊博只得改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俗稱天官,大九卿擺在第一。由吏改兵,對楊博來講就有點貶的意思。好在高拱有心計,向皇上建議讓楊博掛吏部尚書銜而職掌兵部,這樣既照顧了楊博的面子,自己又不失吏部的權力。雖然高拱覺得這主意兩全其美,但楊博心裡頭總還是有點疙疙瘩瘩。這次張居正調整六部人選,又讓楊博回去執掌吏部。儘管楊博對張居正讓他“官復原職”心存感激,他還是上書皇上請求致仕。一來這樣可以表現他避官去利計程車林氣節,二來他也的確感到自己老了,在張居正手下當這個“天官”有些力不從心。但他的摺子被皇上打了回來,請求不允。他也只好硬著頭皮上任。
打從到了吏部,楊博恨不能把一天掰做三天來使。倒不是他願意這樣,而是情勢所然迫不得已。每天無論是在衙門裡還是在家中,前來拜望的人絡繹不絕。有的人來攀鄉誼,有的人來認座主。也有的人來討他的《百粥譜》,請教養生之道。不過,這些都是幌子,來訪的官員其真實目的都是來打聽虛實尋求保護的。特別是小皇上例朝宣佈即刻實行京察之後,楊博家的門檻差不多要擠破了。這樣過了兩天,楊博難以招架,乾脆就下了逐客令。每日散班回家便把大門緊閉,恁什麼人也不見。說是這樣說,仍有人挖空心思削尖腦袋要見他。譬如這個陸樹德,一大早跑來守門礅,硬是讓他逮著了機會。
管家把穿戴齊整的陸樹德領進客堂。他是在上衙的路上先折來這裡的。天氣還很熱,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