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3/4 頁)
張鯨是大名府人,大名府知府便託人給他送了三千兩銀子,請他在皇上面前說情。張鯨納賄之後,便瞅了個上西暖閣讀折的機會,對皇上說大名知府逼迫災民繳納賦稅,實出無奈。他曾向上峰稟告過府治內受災情況,但府中移文報上去後就被有司壓下。即使這樣,他還儘量挪借銀兩賑濟災民。因此,解官押赴來京之日,境內許多百姓自發湧到路口擺香案送他。皇上一聽,生怕棄出冤案來,忙又下旨吏部,將兩名知府由收監改為軟禁。現在,皇上說張居正追查,張鯨自知理虧不敢爭辮,只吶吶問道:
“張先生病人沉痾,還惦記著這件小事?”
“元輔早就說過,朝政無小事。馮公公方才稟奏時,朕未下旨,因為這事兒,朕是聽了你的稟報後才修改了旨意,如今再改回去,也還得讓你去辦理。”
一番話讓張鯨聽出兩層意思:一是皇上顧及他的面子,沒有將此事的底兒露給馮保;二是此事的處理還得恢復原旨。張鯨感激之餘又忐忑不安,說道:
“奴才當日所言,也只是揀耳朵聽來的……”
朱翊鈞淺淺一笑:“你也不必掩飾,朕並沒有說要追究你的責任,你也像馮公公那樣,即刻就去吏部與都察院傳旨,將那兩名知府連夜收監。”
張鯨再不敢吱聲,只好告辭回去辦理,剛走到門口,朱翊鈞又把他喊住,言道:
“張先生還提議,補潘晟與餘有丁兩人人閣,朕都準了,這會兒,恐怕旨意已到吏部。”
“潘晟?”張鯨早就風聞潘晟曾派管家潘一鶴來京活動謀求起復,還走過馮保的門路,但他此時多了個心眼兒,不講這件捕風捉影的事,只恭維道,“張先生向皇上推薦的人,想必沒有錯。”
“什麼對呀錯的,張先生柄國十年所有的建議,朕都虛心採納,如今他這最後一回建議,朕焉有不準之理!”
“是是,萬歲爺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真乃有古天子之風。”
張鯨嘴巴塗蜜盡說好聽的,朱翊鈞乜了他一眼,斥道:“別說這些奉承話,你管住自己的臭嘴就好,去吧!”
張鯨乘轎出了紫禁城,去吏部和都察院辦完傳旨的事,想著收了大名府知府的銀子,不但沒有替人家逢凶化吉,反而收監拘讞.不免心下快怏。斯時夜已深了,立秋剛過幾天,正是北京城最熱的時候。往常逢到這節令,北京就變成了不夜城,多少戚畹人家膏粱子弟,正好去那些酒館青樓或倚翠偎紅或揎臂痛飲,極盡聲色犬馬之能事。今夜裡氣氛卻有些不同,街面上到處都是巡邏的軍士,那些風月場所饌飲之地,也都冷冷清清少有人光顧。張鯨心下清楚,這都因張居正的病情引起。萬千朝局一身所繫,必然導致所有的官員都密切關注首輔的病情變化。於是,一股子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的緊張氣氛便在京城裡漫延。皇上雖然沒有下令宵禁.可是見這大街小巷,竟寂靜得如同木葉落盡的空山。張鯨本來就一肚皮不自在,又目睹這份冷清,三伏天里居然打起了
寒顫:這時候,他乘坐的四人抬涼轎剛抬出吏部、都察院所在的富貴街.眼看就來到了棋盤街口,從這裡向右踅過去,大約半里多路.就是夜間進出紫禁城的惟一通道東華門,轎伕們咔咔咔的在磨轎槓,張鯨從涼轎裡伸出頭來喊道:“不去東華門,到槐樹衚衕。”
轎伕聽令,又把轎槓磨回來,從棋盤街口向左拐,奔槐樹衚衕而去。大約半個時辰,涼轎抬進了槐樹衚衕口,在一所氣勢軒昂的大宅子前停下,這裡是內閣次輔張四維的家。四年前,張鯨被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不久,就與張四維建立了交情。起初,張四維對張鯨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他只是仗著自家鹽商出身,有的是白花花的銀子,故對內廷大璫,特別是司禮監的幾個太監,一個個都用心巴結,但他仍然把主要心思用在馮保身上。後來,張鯨主動前來貼他,間或吐露幾次皇上的私下談話,如某件事應該如何處置,某人可用不可用等等,讓張四維按皇上的意思寫折,結果是寫一個準一個,他這才對張鯨刮目相看。從此,窺伺皇上的心思與動態,除了馮保這條“明線”,又增加了張鯨這條“暗線”。馮保雖然對他抱有好感,但人家畢竟是首輔的肝膽之交,這張鯨卻不同,兩人有著共同的利益——一個想當首輔,一個覬覦司禮監掌印,雖然未曾點破,但兩人心照不宣。張居正患病期間,按皇上的旨意,平常閣務由張四維與申時行兩人處理,只是重大事情才由張居正秉斷,但張四維為了表示謙恭,事無鉅細都派人到張大學士府請示,他自己倒落得清閒,每日去內閣點卯,表面上也忙得團團轉,內裡卻沒擬過一道閣票。三天二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