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香港都不歸他們管了。
雖然英國人撒手不管,但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成立,董建華就任首任特區行政長官後,本著英國人沒有做到的,中國人能做到;英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能做得更好的態度,以及要解決民眾買房難問題,董建華在上任三個月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上,立馬就出臺了個要將民眾從高房價這〃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的施政方案,特區政府也從此邁出了用行政手段干預樓市的第一步:
(1)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8。5萬個(以公營房屋為主導,每年建屋5萬個;私人房屋為輔,年建3。5萬個);
(2)希望10年內香港70%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1997年有約50%的家庭擁有自置居所);
(3)港人輪候租住公屋(相當於內地的廉租房)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這就是著名的〃八萬五建屋計劃〃,簡稱〃八萬五〃。香港特區政府希望用行政力量,以解決民眾住房難問題,消除民眾的怨氣。政策實施初期,一切看起來都是非常美好的,港人美滋滋地盼望幾年後都能買上或者租上便宜的房子;特首、特區政府的官員們,也美滋滋地盼望能為民謀幸福。
第19節,香港房價暴跌70%
二、香港房價暴跌70%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計劃實施過程中,由於突然遭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導致香港平均房價在1997年10月19日攀上最高峰後(6170港元每平方英尺),在一年間突然跳水式下滑50%。這一鉅變還沒有等特區政府、民眾反應過來,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結束,香港房價又突然像坐了過山車,在1999年這一年之間反彈了20%。
正當大家以為房地產開始復甦,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噩夢其實才剛剛開始。〃八萬五〃時期所興建的房子開始陸續落成,其中2000年度一年內有85710個住宅單位建成;2001年則有10萬個住宅單位建成,遠超85000的目標。由於供應量大大超過需求量,加上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導致房價再次出現跳水式下跌,在2003年8月24日跌到不僅是〃谷底〃,簡直就是大海的底部——香港平均房價由最高峰的6170港元每平方英尺大跌70%至僅1854港元每平方英尺。2米2花2書2庫2 ;www。7mihua。com
看到樓價跌這麼多,這讓原本好心幫民眾解決住房問題的特首董建華心裡那個難受啊,即使筆者不說,大家也明白。因此,董建華決定取消行政主導房市的政策,並在一個公開場合接受記者採訪時故意表示,〃從九八年就再沒有說過八萬五這個字眼,那你說還存不存在?〃
雖然特區政府匆匆以〃不提及等同不存在〃的說法,停止了〃八萬五〃政策。但這種過度動用行政手段干預房地產市場,顯然已經對房地產市場、對經濟造成非常大的破壞。
香港大部分民眾買樓,都是透過向銀行申請按揭購買,而且普遍是向銀行借取相當於房價的70%甚至95%按揭來購買物業。此時房價大幅下跌70%,使房地產高峰期買房的市民擁有的資產價值跌到低於負債,成了負資產。這不僅讓民眾花了數十年才累積得來的財富轉眼間化為烏有,而且樓市、股市大跌牽連香港百業衰退,許多已成了〃負資產〃的港人,由於在這期間失業,或者被大幅降低工資,導致無法供款,房子被銀行強行收回拍賣,業主不但要變成〃無殼蝸牛〃,而且失去房子後仍然要還欠銀行的債。不少人因一時想不開而自殺,導致了無數的慘劇發生。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資料顯示,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為2003年6月。當時共有超過10萬宗負資產按揭,佔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額1650億港元,按揭金額與抵押的比例為128%。而這些貸款的無抵押部分,則約值360億港元,意味香港銀行單在按揭市場便需承擔高達360億港元的不良貸款風險,也影響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
至此,可能不少讀者會出現疑問,香港特區政府不就是自己多建了一些房子,為何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呢?現在事後檢討,香港民眾、特區政府都有不少值得汲取教訓之處。
作為香港民眾,在房價高升時,埋怨買房難;在房價下跌時,又埋怨導致財富縮水。無論是房價上升還是下跌,民眾都把不滿情緒直接指向政府,向政府施壓,一廂情願地以為只要政府出手干預房地產市場,就可以解決他們的不滿。
作為特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