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市場操作、控制銀行信貸等手段,控制貨幣供應量,最終控制通貨膨脹。
因此,為了防止出現上述情況,在中央政府的口袋裡,裝有可隨時拿出來用的五種〃藥方〃,分別是過度寬鬆、適度寬鬆、中性、適度從緊和過度從緊。什麼時候該吃什麼藥,分量是多少,中央每次都要仔細權衡,小心翼翼推出。
第8節,中央忙開藥,藥方對不上?
二、中央忙開藥,藥方對不上?
然而,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很少能聽到中央自稱採取〃過度從緊〃或〃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央的說法往往是〃適度從緊〃或〃適度寬鬆〃,把一切傾向於往輕裡說。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五年中,經濟環境風雲詭譎,我們看到中央天天忙著不停〃開藥方〃:國務院常務會議幾乎都是一場經濟大會診,新政策讓人眼花繚亂,給經濟頻頻喂〃補藥〃。2008年11月,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將貨幣政策的提法轉為〃適度寬鬆〃,但實際上則推出了〃四萬億〃的一籃子〃興奮劑〃,在貨幣政策上更是極度寬鬆。
2009年,銀行的新增貸款由2008年的4。91萬億元猛增至9。59萬億元,增長了幾乎1倍;貨幣供應量(廣義貨幣M2)也由2008年的47。5萬億元增至61萬億元,增速高達27。7%。
但是到了2011年,隨著環球和中國經濟趨於好轉,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帶來了通脹猛升,引發國際熱錢湧入圖利,中國一下子變得資金氾濫。中央這一次開出的藥方是〃穩健〃,在當年的2月9日、4月6日和7月7日不到5個月內就連續提高了3次存款利率,每次上調0。25個百分點,在一年之中又連續7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從緊幅度之大極為罕見。
這讓2011年11月首次來華訪問的新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看不下去了。她在北京一個公開場合說:中國必須要放緩這種過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從IMF角度講,我們歡迎這些政策的調整。
第9節,中央:不能說的苦衷
三、中央:不能說的苦衷
中央為何如此〃下藥〃呢?事實上,中央也是有苦衷的,中央過去每次宣佈貨幣政策要〃適度寬鬆〃,期望放鬆的力度是5檔;但一方面銀行總是忙不迭地大放貸款衝業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中央一些部委則大興土木立專案搞政績,實際的寬鬆力度馬上加碼到10檔,引起經濟過熱,留下不少後遺症讓政府頭疼不已。
因此,〃見過鬼怕黑〃的中央政府,不會公開提出期望放鬆的力度是10檔(過度寬鬆),避免商業銀行、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將力度提高至20檔,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創傷。
當中央需要推出從緊的貨幣政策時,同樣也不願多提〃收緊〃一詞,因為一旦從市場抽走資金,那企業的盈利、地方政府的〃政績〃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各方都會明裡暗裡地推延執行,甚至拒絕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而且,中央如減少這些〃自來水〃(資金)的供應,各方就會去抽〃地下水〃(民間借貸、影子銀行),又會加大金融風險。
因此,中央為了管理各方對貨幣政策的預期,從2011年至2013年都提出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其實是貨幣政策看實際需要,該松時松該緊時緊,以便一方面有足夠的資金來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可一步步消除自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採取的應急政策留下的經濟傷疤。
那麼,2013年3月才組閣的新一屆政府在未來的幾年,是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還是推出新的貨幣政策呢?
第10節,我們祖先怎麼用活鬆緊貨幣政策?
輕鬆讀懂新出臺的貨幣政策
新一屆中央政府的未來貨幣政策思路,就如雖然家裡可以生產很多大米(印鈔票),但吃飯的量還是應該剛剛好,或者只吃到九成飽(穩健貨幣政策),有足夠營養、能長身體(保持經濟增長)就行,避免吃得過飽帶來高膽固醇(經濟泡沫)與高血壓(系統風險)陰影。就算家裡現在的大米(存量)和每年新增的大米(增量)都不少了,但不能老放在倉庫,也不能亂拿出去浪費掉,因此,不但要拿出來用(盤活),更要用在實體經濟這個刀刃上(用好)。
一、我們祖先怎麼用活鬆緊貨幣政策?
俗語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毫不誇張地說,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貨幣政策主宰了該國的經濟命脈,貨幣政策的得失更是關乎國家的興旺,如西漢、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