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蔣也得到了加倫和鮑羅廷的同意,一旦軍事準備就緒,軍隊將立即揮師北上,這是國民革命的另一個勝利。1927年初,斯大林和托洛斯基都希望把軍隊留在南方,因為蘇聯已斷定,蘇聯需要同日本建立友好關係以維護自身的利益,這就需要國民黨不能採取行動威懾日本。在廣東的共產黨,從領導到普通士兵,都堅決要求儘早採取軍事行動,但在上海的黨中央卻站在蘇聯一邊,認為採取行動可能時機尚未成熟。因此上海方面後來受到黨內的批評,因為它完全附和蘇聯的立場。
北伐戰爭開始於1926年6月,在湖北發生了激戰,經過四十天的圍攻,武昌被攻克,江西的省會南昌經三次奪城戰鬥被佔領。一些部隊包括幾支最強的部隊遭受了嚴重的傷亡。隨著軍隊向前推進,群眾運動緊跟著發展起來,運動的主要物件是不得人心的地主,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土豪劣紳‘,以及外國人⑤。1927年1月,長江邊的城市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被收回。在湖南發生了反基督教的活動,導致一些傳教機構撤離,大多數教會學校關閉。
到1926年底,北伐軍奪取了軍閥控制的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它所取得的成功令世界震驚,完全改變了中國的力量對比,看起來就好像是革命的第二次風暴,孫中山的革命獲得了全面的成功。身為總司令和得到國際上認可的國家象徵的蔣介石本人,其政治地位要比他離開廣東之前堅實得多。他明確表示反對城市或農村的社會革命,也不希望過多傷害外國人及外國入的利益。共產黨對此種發展看得很清楚,1927年1月中央委員會的報告作了這樣的分析:國民黨右派變得日益強大……在國民黨中當前有一股非常強的反蘇俄、反共產黨、反工農運動的傾向。
這種右的傾向首先是由於蔣介石和其他人所持的信條:這個國家只能存在一個黨,所有的階級應合作,階級鬥爭應禁止,共產黨沒有存在的必要……
第二個原因是在他們的思想中認為國家革命很快就會獲得成功,不久就會發生階級革命,當前最大的敵人不是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而是共產黨……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在國民黨內掀起了一股強烈的反共潮流……⑥。
促成鄧小平回國的是軍閥馮玉祥。
比起大多數其他軍閥來,馮更受到民眾的愛戴,他作為一名基督將軍而被載入史冊。他既是一個基督徒,又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中國傳統主義者。他認為以身作則,關心普通人民的幸福是一個領導者的責任。作為一名軍人,他衣看十分簡樸,不像絕大多數軍閥那樣耀武揚威、錦衣玉食。他平易近人與下屬官兵們打成一片。他對部下提倡以德服人,而不是濫用刑罰。他鼓勵他的部隊在行軍時唱歌並把基督聖歌作為進行曲在部隊中教唱。這部分是因為他性格的古怪,但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正直的入,渴望把他的國家建設好。所以除了他的軍隊之外,一般老百姓也很愛戴他。
1924年,趁北方其他的主要軍閥吳佩孚和張作霖正在混戰之際,以中國西北為基地的馮玉祥佔領了北京。隨後他向蘇聯尋求幫助,以支撐他反對吳佩孚和張作霖的地位。當時鮑羅廷從廣東來到北方,把馮玉祥作為蘇聯和南方國民黨潛在的聯盟,接受了馮玉祥的請求。根據鮑羅廷的建議,俄國決定向馮提供武器裝備、經費和軍事指揮員,同時也為他派出了他不願接受的政治顧問,併為他的軍官提供了去蘇聯軍事學院學習的機會。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決定從上海和北京選送一批年輕人包括一些已在蘇聯受過軍事培訓的人到他的部隊工作。
儘管得到援助,但在1926年初,馮的軍隊仍敗在了“東北王”張作霖的手下。馮以一個戰敗的中國將軍通常採用的姿態,宣佈辭去司令的職務。他制定了出訪莫斯科的計劃。俄國人可能不希望他這時前去訪問,但他決意要去。因為他算準了俄國人不可能拒絕接待一個曾接受過他們的援助且在政治和軍事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人。此時北伐戰爭正要開始。他從容不迫地上路,先前往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在那裡他和鮑羅廷會晤了幾次。如果鮑羅廷不能在馮到達莫斯科之前弄清馮的真實意圖,那麼他在莫斯科的有利地位將受到損害。經過一個月的中途停留之後,馮在5月初到達莫斯科。
馮在莫斯科停留了整整三個月。他幾乎每日都會見蘇聯領導人〔雖然不包括斯大林),訪問了中山大學,向學生作了演講(很可能包括鄧小平在內),講話中充滿了革命豪情,受到學生們的熱情歡迎。他機敏地打著他的牌。他知道俄國人急於要他返回中回,他利用俄國人的焦急心情,向蘇聯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