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十三
這時米蘭派人到羅馬,請羅馬市長委任一位雄辯術教授,並授予他公費旅行的權利。我透過那些沉醉於幻想的摩尼教徒——我從此將和他們脫離關係,但我們雙方都不知道——謀這職務。我定了一篇演說稿上呈於當時的市長西瑪庫斯,他表示滿意,便派我去米蘭。'27'我到米蘭後,便去拜謁安布羅西烏斯主教'28',這是一位舉世聞名的傑出人物,也是一個虔敬你的人。他的堅強有力的言論把你的“麥子的精華”、你的“歡愉之油”'29'和你的“和醇的酒”'30'散發給你的子民。我不自知地受你引導走向他,使我自覺地受他引導歸向你。
這位“天主的人”慈父般接納我,並以主教的風度歡迎我來此作客。
我開始敬愛他,但最先並不把他作為真理的明師——我已絕不希望在你的教會內找到真理——不過把他視為一個對我和藹可親的人物。我很用心地聽他對群眾所作的談論,但不抱著應有的目的,而好像是為了測驗他的口才是否符合他的聲譽,是過還是不及;我全神貫注地諦聽著,已被他的詞令所吸引,但對於內容並不措意,甚至抱著輕視的態度;我欣賞他吐屬的典雅,覺得他比福斯圖斯淵博,但論述的方式,則福斯圖斯更有風趣,更容易感動人。至以內容而論則兩人是無可比擬的,一個是沉溺於摩尼教的謬說,一個是以最健全的生命之道傳給大眾。
救恩還遠離著像我這樣的罪人,但我漸漸地、不知不覺地在近上去。
十四
我不注意他所論的內容,僅僅著眼於他論述的方式,——我雖則不希望導向你的道路就此暢通,但總抱著一種空洞的想望——我所忽視的內容,隨著我所欽愛的詞令一起進入我的思想中。我無法把二者分別取捨。因此我心門洞開接納他的滔滔不絕的詞令時,其中所涵的真理也逐漸灌輸進去了。
我開始覺得他的見解的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此以前,我以為公教信仰在摩尼教徒的責難之前只能捫口無言,這時我覺得公教信仰並非蠻不講理而堅持的,特別在一再聽了安布羅西烏斯解答《舊約》上一些疑難的文字之後;我覺得我過去是拘泥於字面而走入死路。聽了他從文字的精神來詮釋《舊約》中許多記載後,我後悔我的絕望,後悔我過去相信摩尼教對《舊約》律法先知書的讖議排斥是無法反駁的。
但我並不因此而感覺到公教的道路是應該走的,因為即使公教有博學雄辯之士能詳盡地、合理地解答難題,我認為並不因此而應該排斥摩尼教信徒,雙方是旗鼓相當。總之,在我看來,公教雖不是戰敗者,但還不是勝利者。
這時我竭力思索、找尋足以證明摩尼教錯誤的可靠證據。如果我當時能想像出一種精神體,則我立即能駁斥摩尼教的鑿空之說,把它從我心中丟擲去;但我做不到。可是對於官感所能接觸的物質世界和自然界,透過觀察、比較後,我看出許多哲學家的見解可靠得多了。
因此,依照一般人所理解的“學園派”的原則,我對一切懷疑,在一切之中飄颻不定。我認為在我猶豫不決之時,既然看出許多哲學家的見解優於摩尼教,便不應再留連於摩尼教中,因此我決定脫離摩尼教。至於那些不識基督名字的哲學家,我也並不信任他們,請他們治療我靈魂的疾病。
為此,我決定在父母所囑咐的公教會中繼續做一名“望教者”,等待可靠的光明照耀我,指示我前進的方向。
'1'見《詩篇》34首10節。
'2'同上,18首7節。
'3'見《舊約·智慧書》13章9節。譯者按該卷僅見於天主教本《舊約》,基督教新教列為“次經”,不收。
'4'見《詩篇》137首6節。
'5' 同上,8首8節。
'6'同上,146首5節。
'7' 見《新約·哥林多前書》1章30節。
'8'見《新約·羅馬書》1章21—25節。
'9'見《新約·哥林多後書》6章10節。
'10'見《舊約·智慧書》11章20節。
'11' 見《舊約·約伯書》28章28節。
'12'見《新約·以弗所書》4章13節。
'13'見《新約·使徒行傳》8章21節。
'14'見《詩篇》17首6節。
'15'同上,36首23節。
'16'見《詩篇》141首6節。
'17' Cyp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