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哲學導論》是為一個完備課程而撰寫的教程,章節安排有一定的邏輯順序。不過,在寫的時候,每一章也是獨立成篇的,因此,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課程中使用這本教程,也是可以的。同樣,在每一章中,可以選用不同的選文用作簡短討論。比如,一些教師可能只想使用第2章(宗教)的前面幾個部分,或者第4章(自我)和第6章(自由)的一些關鍵部分。一些教師可能想要突出多元文化的內容,還有一些教師可能選擇忽視這部分內容,而集中於正統的西方哲學。
一門完整的課程可能要包括導論和全部八章在內,不過,對於通常的一學期課程來說,這些內容可能就過於繁重了。相反,一門簡要的課程(比如,夏季學期的課程,或者每週或一學季只上一次的課程,或者更願意詳細討論一些重要問題的課程)可能只需用到一半篇幅的內容。下面的大綱是為不同長度、不同種類課程使用本書所提的建議:
大課程(完整學期)
導論;1至8章
小課程(夏季學期,業餘課程,學季)
導論;1至4章
兩學期課程
第一學期:導論;1至5章
第二學期:導論;6至8章
導言(3)
一般課程(14…16周學期;括號內的是可選章節)
導論;1、2、(3)、4、(5)、6、7、(8)章
倫理學和宗教/價值課程
導論;2、4、7、8章
形而上學與認識論課程
導論;1、(2)、3、(4)、5、7章
有些課程可能更願意從第2章(宗教)或第7章(倫理學)開始,並且重排各章的順序。不過,基本課程——適合於一般學期,即一個學期有14…16周,每週三次課的課程——安排如下:
導論;1、2、3、5、6、7、8章
剩下各章可根據時間和興趣而增加。
由於一些至關重要的章節(比如知識、自我、自由和倫理學各章)過長,涉及內容過多,許多教師更願意選定其中一些部分而不是整章。例如,一些教師可能更願意只討論三種標準的真理學說,而略去隨後的關於歐洲哲學(康德及其後繼者)的內容。其他一些教師則可能更願意略去這些真理學說,而直接從關於休謨的論述進入康德。因此,有些教師可能更願意討論上帝存在的論證,而略去惡的問題;有些教師可能想只談論自由VS決定論的基本問題,而不願讓學生陷入(比較而言)微妙難纏的各種“弱決定論”之中。其他一些教師可能只想講授倫理學簡史(亞里士多德、休謨、康德、密爾),而不願論述諸如倫理相對主義這樣的一般主題。一些教師可能強調哲學的全球性和跨文化性質,而另一些教師可能完全不顧多元文化的內容,而只集中於西方哲學的歷史。還有一些教師更願意只集中於當前討論的哲學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歷史發展多少有些忽略。我自信這一版能更好地滿足以上各種所需。
導言(4)
致學生:做哲學
對於哲學的任何研究——閱讀別人對於哲學的所作所為也好,自己“做”哲學也好——其要旨無非是力圖提出自己的思想。與其他任何領域相比,哲學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是一種思考方式,人們只要加入進來就能對它有所理解。因此,在閱讀本教程時,任何時候都不必猶豫放下書本進行自己的思考和寫作。比如,當你在閱讀形而上學部分時,你可以思考一下你會如何提出自己關於實在的觀點,會如何回答古希臘的第一批哲學家或東方哲學家們提出的問題。面對一個論點時,想想你會如何加以辯護或反駁。面對一個看似陌生的觀念時,試著用自己習慣的術語加以表述,並去理解隱藏在觀念背後的視野。面對一個問題時,不僅去看早先哲學家們所提供的答案,也要提出你自己的答案。哲學不同於物理學或生物學,在其中,你自己的答案可能與過去的哲學家們提供的那些答案一樣合理,而出自不同傳統的答案可能同樣值得注意。這就是哲學乍看起來難學的原因所在,但是,也正因為此,哲學才如此地具有個人價值、令人享受。┌米┌花┌在┌線┌書┌庫┌ ;BoOK。mIhUa。neT
絕大多數閱讀材料和每一章後面都緊接著要你去回答的問題,你可以與同學大聲爭論,也可以在課堂或寫作中加以討論,或許還可以班刊的形式或課堂筆記的形式加以記錄。絕大多數問題只是要求你清楚地表述一下剛剛讀到過的觀點,(或多或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