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1/4 頁)
大殿上突然靜了下來,不但是光緒和慈禧被這個意外的訊息驚得目瞪口呆,就是早已震驚過一次的諸位軍機大臣也再次陷入了各不相同的沉思之中。他們有的為此大勝感到異常興奮、有的擔憂此事可能會在方方面面引起變化、有的暗罵剛毅卑鄙多事、還有的在不斷揣摩太后的想法心思,一時間仁壽殿上的氣氛竟變得有些詭異起來。
慈禧不愧是掌控中國近半個世紀的女強人,雖然心中依然是無比震驚,但她還是很快就清醒了過來,一種難以言語的感覺不斷在心中翻騰起伏。七戰七捷、全殲倭寇最精銳的近衛師團第一旅團,讓她也不禁產生了一股揚眉吐氣的自豪感,倭賊也有這一天!然而興奮之餘,慈禧馬上又將思緒迴轉到了這件事背後所蘊含的內容來:就如剛毅這個不長眼眉的東西所說,只憑臺灣目前的那些人,確實不可能取得這樣令人震驚的輝煌戰果。可馮華和義勇軍明明是才接收完遼東,他怎麼可能又突然到了臺灣呢?會不會是劉坤一弄出來的事?
剛剛想到這種可能,慈禧馬上就對自己進行了否定,不可能!整個大清國除了馮華的義勇軍,再也不可能有別的軍隊能做到這一點。如此看來,這件事確實與馮華的義勇軍脫不了干係,只是能將倭寇最精銳的近衛師團第一旅團全部殲滅,義勇軍所出動的軍隊當也不在少數。然而這麼多的軍隊要想無聲無息地從遼東到達臺灣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沒有沿途官府的大力照應,怎麼都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來。難道皇上也參與了這件事?
想到這兒,慈禧臉上的神色不由得陰沉下來:難怪皇上這一階段表現得如此順從,在御史王鵬運等人呈折彈劾孫毓汶、徐用儀,以及輿論紛紛應和之時,都沒有藉機發難,原來他竟是在密謀策劃此事。哼!也不看看大清國是誰在當家,這樣重大的事情都敢瞞著本宮,實在是令人可惱。還有這個馮華,竟也是如此的膽大妄為,居然揹著本宮與皇上相互勾結,如果不借此給他點兒顏色看看,將來還不定有多少人會反上天。
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充滿興奮之情的光緒,慈禧再次開了腔,但聲音中卻聽不出任何的感情色彩:“臺灣雖然是祖宗留給我們的土地,可是已經在《馬關條約》中割讓給了日本,我大清堂堂的禮儀之邦,豈能作那出爾反爾的齷齪之事。再說,現在已不比從前,泰西列強都是講國際法的,一旦讓他們抓到把柄,恐怕又會給我大清惹下彌天大禍。”
說到這兒,她平淡的語氣突然為之一變,聲調變得有些尖厲起來:“私自調兵、欺君罔上,這乃是滅九族的大事。恭王爺,立即著總理衙門向馮華問詢此事,並讓其儘速予以回覆。如今倭國已經發出照會,泰西列強也不會不聞不問,我們怎可不予理會,總要給他們一個合理的交待。”
慈禧這番充滿無邊煞氣的話語,立刻就讓包括光緒在內的好幾個人變了顏色。雖說此事有違規矩和國際原則,但如此振奮人心的大捷,對日暮西山、舉步惟艱的大清國來說可是意義極為重大。不但能重新凝聚日益離散的人心,而且還可以讓從沒把大清放在眼裡的泰西列強心生顧忌,豈可按常理予以對待?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三十四章一石千層浪(中)
仁壽殿上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在心中急速地思索著該如何應對此事,不過心情最激盪難平的卻非光緒莫屬。突聞新竹七戰七捷的訊息,他心中只可以用狂喜來形容,割讓臺灣帶來的屈辱與悔恨終於又有了洗刷的可能。真的是祖宗有靈啊!讓大清出了馮華、邢亮這樣的絕世名將。然而他卻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太后在聞聽臺灣取得了這樣輝煌的戰果之後,竟然立刻說出瞭如此一番冠冕堂皇、暗藏殺機的言語來。
猶如冷水澆頭,光緒滿腔的熊熊之火立刻就被澆熄了下去。自己當初一心只想挽回臺灣被割的命運,雖然知道太后一定不會同意出兵援臺,但料想只要真的能對大清的國事有所裨益,太后也未必會深究此事。可眼下太后分明是動了真怒,而且已經遷怒到馮華身上,看來自己還是太幼稚了。如果“私自調兵、欺君罔上”的罪名讓馮華坐實了,不僅會讓馮華和義勇軍全體將士大感寒心,而且剛剛才有所轉機的臺灣形勢也將再無轉圜的餘地。嗯,自己必須一力承擔下來。
從御案後急急走出,光緒“撲通”一聲跪倒在慈禧面前:“親爸爸,此事全是兒臣之錯,一切都與馮華無關。《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兒臣實在是咽不下這口窩囊氣,看到臺灣民眾誓死也不從倭,兒臣感動之餘禁不住動了暗中資助、幫襯他們的念頭。是兒臣一時糊塗,怕親爸爸不願在此國事艱危之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