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頁)
折驚呼不已……
義勇軍在遼東的幾場勝利,可以說是此次甲午戰爭中清軍唯一的閃光點。這一段時期以來,眾人無不為甲午戰敗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感到悲憤屈辱、心痛異常。可是此時此刻在實際瞭解了遼東大捷的經過後,每一個人心中都不由得熱血澎湃、激動萬分,他們從義勇軍身上又看到了中國重新站起來的希望。
譚嗣同胸中的血沸騰了:想當初自己離家遊歷各地,十年間涉足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往來於直隸、甘肅、新疆、山東、湖北、浙江、臺灣等十餘省,觀察各地風土,結交天下名士,為的就是將來能一展救國救民的壯志。可是這番遊歷雖然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聞,但卻於國家一無所用。甲午戰敗、《馬關條約》的簽訂以及深重的民族災難,都無時無刻地焦灼著他的心,讓他苦悶異常、彷徨迷茫。現在,聽了馮華他們的講述,他終於明白了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冥冥之中吸引著自己前往京師。
想到這兒,譚嗣同禁不住發出了一聲感慨:“子夏,常言說‘三十而立’,可是我直到今天才明白了自己究竟該做些什麼。大丈夫生逢亂世,當如是耳!也只有如子夏這般才可真正稱得上英雄!”
“復生兄言之有理,我現在也是心往神馳,恨不得能同子夏一同殺敵報國,一舒胸中的這口悶氣。”梁啟超也贊同地說道。
譚嗣同、梁啟超的這些肺腑之言,實際上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眾人紛紛對馮華、李九杲以及義勇軍的英勇善戰大加讚揚。就連一直都表現得非常沉穩的康有為也連連點頭,忍不住開口說道:“子夏在遼東的連戰連捷實在是功在社稷、大長國人之志氣,乃真英雄耳!不過,我有一點兒不太明白,子夏此番進京面聖,正應該挾遼東大捷的赫赫威名大展鴻圖,爭取為日後的變法圖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可是為何卻如此低沉,連一些正常的宴請往來也拒之不受?”
眼見自己與譚嗣同以及康有為、梁啟超拉近關係的目的已經順利達到,馮華再次冠冕堂皇地丟擲了一番自己精心準備好的說辭:“如今《馬關條約》雖已簽訂完畢,但遼東的很多事情卻仍舊未處理妥當,義勇軍的全體將士也都在翹首以盼馮華早日歸去。此次京師之行如果不是適逢皇上龍體有恙,馮華還真的抽不出多少空閒時間。這幾日為了勸柬皇上勵精圖治、變法自強,馮華雖然不才,亦在殫精竭慮忙於上書條陳,因此未免會對來訪相邀的客人有所怠慢。未成想卻讓康先生和諸位誤會了,實在是惶恐之至。”
遼東大捷的一連串勝利,讓馮華近一個階段以來聲威日振,很多人都把他看作是如曾國藩、左宗棠一般的中興名將。然而此次進京,他表現得卻相當低調,這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不解。此刻聽了他的解釋,眾人皆露出一片原來如此的神色,而譚嗣同、康有為和梁啟超更是被馮華此說勾起了很大的興趣。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馮華和他的義勇軍在遼東百戰百勝,他最擅長的應該是行軍打仗、排兵佈陣以及編練新軍等軍事方面的內容。可是如今,聽說他也準備上書請求變法自強,幾個人不由得感到有些新奇,都想聽聽他有什麼高見。
對變法自強最為關心的當然是非康有為莫數,不過看到譚嗣同也是一副急切的表情,因此他雖然急於瞭解馮華上書條陳的內容與觀點,但只是張了張嘴並沒有說出話來。
“噢”了一聲,作為主人的譚嗣同再次率先發話:“自從得到《馬關條約》簽訂的訊息,嗣同亦是焦灼萬分、苦悶難眠。深感當今中國大化之所趨,風氣之所溺,非守文因舊所能挽回,只有酌取西法,補中國古法之所無,才能救亡以圖存。子夏自西洋歸國,對如何變法自強當更有一番真知灼見,可否說來讓大家聽聽?”
聽了譚嗣同的話語,那些士子舉人們也一個個都豎起了耳朵,紛紛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馮華。所有的人都屏著呼吸,想聽聽抗倭英雄、中興名將馮華除了打仗特別厲害外,在革除弊政、改革變法方面是不是也有一些驚人之見。
其實馮華此次欣然赴約,不但是想要結交譚嗣同,而且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借眾人之口把自己的觀點、立場宣揚出去。
見眾人都露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馮華微然一笑擺擺手說:“馮華一介武夫,能有什麼真知灼見。要說改革變法,那還得聽康先生的。”
“子夏太過客氣了,康先生的變法方策嗣同已經拜讀了,確實見識精深、切中時弊。不過子夏既然有心上書,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妨說來聽聽,以收取長補短之效!”譚嗣同再次肯切地說道。
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