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頁)
兩旁是一對雕花抱鼓石,大門口的牆面配有磚雕花飾。進了大門,迎面是用大方磚斜砌的、磨磚對縫的一面影壁,貼牆掛著的紅木匾額上雕刻著“鴻禧”兩個大字。影壁左面則是一個月亮門,外院由東到西一溜兒五間南房,最東邊的那一間,就是劉三兒住的門房。
看到老爺的親筆書信,劉三兒自是不敢怠慢,而李九杲的一句“劉總管,劉三爺”更是把劉三兒捧得美滋滋的。
當下由劉三兒帶路,過垂花門進入內院。這是一個由三間正房、兩側的耳房和東西廂房構成的正方形院落,各房之間有抄手遊廊相連。一個十字形的甬路,把小院分割成田字形的四個方塊,院內種滿了花卉樹藤,異常的古樸幽雅,潔淨整齊。內院的北面還有一個後院和一排後罩房。
看來這處宅第是劉坤一用於接待進京往來人員而購置的,各房內日用生活品一應俱全,且打掃得乾乾淨淨。劉三兒喚過兩個僕役,把馮華他們一行八人分別安頓在正房和西廂房。看到僕役忙裡忙外的,馮華很是過意不去,連聲道謝。客人的禮貌讓兩個僕役受寵若驚,心中頓生好感。他們回到前院後,悄悄地問劉三兒:“三哥,看他們年紀輕輕的,都是老爺的什麼朋友啊?”
劉三兒故作神秘地答道:“這可不能隨便亂說,只能告訴你們,別看他們年紀輕輕,可來頭都不小。你們想想,老爺的朋友那官兒還小得了嗎?”其實劉三兒這番話也是察言觀色的猜測之言,劉坤一信中只是叫他好好伺候,不可怠慢,一切均聽馮爺和李爺吩咐。而具體來人的官職、名氏,有什麼公幹,卻隻字未提。
梳洗完畢,簡單吃過午飯後,馮華和李九杲向劉三兒打聽兵部的地址。聽說馮華他們要去兵部報到,劉三兒連連搖頭:“馮爺、李爺,您們最好還是等到明兒個一早再去吧!這會兒去,肯定沒有一個正經八倍兒的人接待您,文書怎麼也得在公事房裡撂上一宿。”
儘管劉三兒這麼勸說,但馮華和李九杲由於還惦記著家裡的那一大攤子事情,只想儘快結束這次北京之行,因此他們問明地址後,仍然按照原來的計劃前往兵部報到。
有道是你急他不急,馮華是想抓緊時間,可是兵部的那些吏員們已經習慣於多年形成的慢條斯理的辦事作風。當月處(類似月值班,掌管文書的登記、傳抄、分遞發交等事務)的輪值司員問明住在哪裡後,只說了一聲回去等候通知吧,就把馮華和李九杲打發了回來。看慣了根據地辦事作風的李九杲對此甚為不滿,倒是馮華好像對這樣拖拖拉拉的官僚作風反而有些見怪不怪。
養心殿西暖閣一如往日,氣氛緊張沉悶,軍機議事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個時辰,卻依然沒有商議出一個結果來。今天已是五月一日,俄、德、法三國政府仍遲遲未對大清的徵詢意見予以回覆。
眼看著倭人逼迫的換約日期一天近似一天,已經到了再也不能耽擱的地步,光緒不由得心急如焚。看著大殿上肅然站立的眾位軍機大臣,他開口問道:“前兩日,南北洋大臣劉坤一、王文韶已經就和戰問題給予了答覆。他二人俱都對簽約一事表示反對,並認為如果能集中舉國之兵力,上下一心堅持持久作戰,當可與倭奴一戰。另外,湖廣總督張之洞亦多次上奏柬阻簽約,主張‘借強脅和’,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皇上,如今舉國上下、朝廷內外群情激憤,紛紛要求毀約再戰。臣以為,我大清尚有一戰之力,民心亦可一用,應當採用劉坤一提出來的‘持久戰’作戰方略。”翁同龢上前一步奏道。
“皇上,如今敵強我弱,虎狼環伺,我大清只有忍辱求和、臥薪嚐膽,方能重振國勢。難道我們非得來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嗎?”翁同龢的話音剛落,徐用儀也立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幾天來,光緒為了“簽約還是再戰”的問題傷透了腦筋。割地賠款苟且偷生,他是一萬個不甘心。現在,全國各地抗議簽約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他經過反覆思量也覺得可以利用民心,自己率兵,與倭寇來一次殊死決戰。可是作為皇上,他又不得不把各方面的情況和形勢都充分考慮清楚,理智的處理問題。劉坤一和王文韶雖然一力主戰,提出的辦法也似乎十分可行,可是又都列出了一些必須予以滿足的條件。這些條件看起來好似輕鬆簡單,可實際上卻難以一一做到,再戰到底能否行得通?想到這兒,光緒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恭親王奕訢,希望自己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皇六叔,能不偏不倚的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意見來。
看到皇上垂詢的目光,鬚髮皆白、已不復當年之勇的恭親王奕訢暗暗嘆了一口氣。雖然皇上的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