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長河不是孤立於世界民族發展過程之外的,它們的表現方式、表達內容,內涵和精神是一致的。中國的崛起和復興,應該包括了三方面關聯的因素,也就是一個民族的經濟復興、社會政治進步,以及對中國過去傳統文化重新的詮釋。
我們對外宣傳工作,雖然花了很多錢,但效果還是不理想。我們經常到海外組織演出,但觀眾多半是華人、華僑,是我們自己關起門來取暖,我們很少有一部像上世紀60年代的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現在我們看的電視劇《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拍得很好也很感人,但是這些影視作品是沒有辦法進入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流電影片道的。如何塑造和營造一個全新的中國形象,如何採取現代文明社會所認同和接受的方式,賦予國際社會一個全新的中國概念,這是在座所有人必須要考慮和麵對的問題。
我們現在所有對外宣傳的平臺和載體都不能說很差,但是不能確保一個軟實力的展示和傳播過程的基本必需,中國文化產品或者不包裝,或者包裝得很差勁,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的文化傳播,現在還存在著不同社會制度並存的政治板塊,還存在著政治分裂的現實,大陸、香港、臺灣等不同政治區塊的軟實力,長期以來沒有辦法有效整合,我們的優勢沒有辦法互補,各自為政,甚至在傳播過程中出現抵消、互相排斥的現象。我們有簡體字、繁體字,我們有價值體系和意識形態的對立,我們沒有辦法在傳播中華文化的過程中獲得一個有效的拳頭產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大時代的中國軟實力——兼談香港、臺灣元素的不可或缺(2)
舉一個例子,2007年中國電影票房33億元人民幣,比前一年增長27%。同年,美國電影票房237億美元,海外進賬佔2/3,增長4�7%�影視內容製作是可以滲透到全球每個角落的軟實力,但是我們這方面很弱,我們多元化的文化沒有辦法在影視作品中得到展示。目前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僅為美國的六十分之一,中國元素傳播出去的視野、視線是有限的。我們做得還很不夠。
和平發展的戰略
儘管發生一些零星的邊境衝突,儘管出現1995、1996年的臺海危機,但是,中國本身長達30年時間沒有發生戰爭,沒有發生整個社會不可逆轉的政治動盪,我們有一個相對平穩的和平環境。
我們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氛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扮演日益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天的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任何一個國際熱點問題的解決,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介入,基本上找不到妥善的解決辦法。
我們的綜合國力和主要經濟增長指標就不用說了,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足以讓自己保持獨善其身,雖然有一定的風險。全社會公民意識和基本素質的初步養成,這一點我覺得是比較弱的,現在稍微好一些。
但是,只有上述這些還是不夠的,還應該包括:
第一,所擁有的政治文明程度是否能讓大多數國家認同,接受得心悅誠服。
第二,你能不能經受得住成為一個大國之前的各種政治和經濟等層面的挑戰和考驗。
2001年,中國發生了兩件足以改變中國未來歷史發展軌跡的大事:一是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二是中國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承辦權。加入世貿後,經濟領域中所有的遊戲規則,你都必須要按照整個國際社會流行的通則來辦事,承辦奧運會,我們向國際社會做出很多的承諾,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是講信用的。
第三,你的整體公民素質能否和一個現代化國家所必需的文明程度相適應和相匹配。我只提問題,大家一起找答案。
和平發展是我們的全新戰略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夙願,1979年之後,中國遭遇到了一個近現代史上難得一見的周邊地區和平和穩定的環境,有人說這是南宋以來難得一見的30年。這30年,給中國的和平崛起或和平發展奠定了較為厚實的經濟基礎,給中國的和平發展理論提供了新的歷史思考、理論總結歸納的空間,也提供了一個新的付諸實踐的可能。我相信這就是未來30年中國傳播軟實力的基礎。
大時代的中國,是急速變動和轉型期的中國,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嚴格意義是16年的時間,完成了資本主義社會200年才能達到的經濟成長水平。我們沒有販賣黑奴,也沒有發動戰爭,也沒有搞圈地運動。但是,中華文化最基本的傳統道德倫理,在很多領域是看不到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