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原來,她不過是懇求我替她給女兒撥打一個電話。
我答應了。先打小靈通,沒人接;再打手機,打好久,終於通了。
這才知道,偌大一個城市,火車站不止一個,老奶奶的女兒跑到另外一個車站接母親,當然接不到。告訴她老人現在的位置,到安頓好老人耐心等待,前後不過幾分鐘時間,卻收集被人感激的溫暖。
日行一善,說的未必是大事,不過舉手之勞,卻可以溫暖他人甚至自己的心靈。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說的就是此種道理。
所以,忘記索取,最美好的瞬間在於“忘記”。是本不欲索取回報的初衷與最單純的善良,驅使我們去關懷那些需要關懷的人。溫暖我們自己心靈的同時,可以看見燦爛動人的火光在不遠處一一燃起,照亮整個世界。
而到了那時,那個需要幫助的人,或許正是我們自己——正是這樣的火光,令我們於暗夜旅途上有火光引導,不寒冷,不孤獨。
而這時,也要感謝你自己:今天播撒點點草種,來年才能長出一個春天。
忘記童話
之所以要忘記童話,是因為我們曾經那麼愛童話。
童話裡三隻小豬趕跑了老狼、野獸遭遇美女解除了咒語、醜小鴨終於變成了白天鵝……童話故事最吸引我們的地方在於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願望永遠無法實現。
童話裡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白雪公主死而復生,還有睡美人從夢裡醒來……童話故事最吸引我們的地方還在於我們都要有愛情,而童話裡有世界上最完美無瑕疵的愛情。
童話裡匹諾曹長出了長長的鼻子,愛麗絲掉進了兔子洞,邋遢大王誤入老鼠王國,魔笛少年解救了城市……童話故事最吸引我們的地方還在於它令我們相信只要勤奮、善良、真誠,就會有好的未來。
我們愛童話,所以我們相信童話,我們在童話里長大。
可是,也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發現生活與童話或許是兩碼事。
深夜的聊天欄目,我用光良的《童話》做背景音樂,有女孩子撥來熱線:很小的時候我們聽了那麼多的童話,幸福和快樂是結局。可是為什麼當我真正長大,發現自己不是公主,也無法遇見王子?那麼,我們的幸福在哪裡?
有那麼一瞬間,我無言。
我想說,是的,姑娘,童話僅僅是童話,就是給小孩子寫的故事,也是小孩子說出來的話。
生活裡不僅不是所有女孩子都是公主,也不是所有公主都會遇見王子,而一旦遇見了,也不是所有眷侶都會“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勤奮、善良、真誠的人都會有好的未來,有些願望,壓根就是等待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
有個關於婚姻與愛情的故事,第一次看,就深深將我打動。
男人和女人少年時相愛,住在低矮簡陋的鐵皮房子裡,甚至沒有暖氣。冬天,男人就把女人摟在自己的懷裡取暖——腳冷的時候就為她暖腳,手冷的時候就為她暖手。那時候,女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每天下午,她在家裡做一餐飯等他回來吃。她等他的時候、她看見他推開家門的時候、她看見他很快樂地吃飯的時候,她覺得這就是一輩子的幸福。
然而,後來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住上了大房子,有了自己的車,不再缺錢花。她漸漸習慣了不做飯——有保姆在,哪用自己動手?他也不需要再給她暖手暖腳了——有空調,科技時代的生活就是如此簡單。
他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應酬,漸漸不回家吃晚飯。在她眼裡,漸漸開始覺得他有了新歡。她開始多疑、開始吵架,歷數曾經兩人的共苦,指責他的不肯同甘。指責的次數多了,他自然而然真的有了新歡。
作者這樣在文章裡說:她是真的忘記了,他已經滿足了她很多其它的願望,讓她好吃好住過好日子。這可是當年他們住在鐵皮屋裡的時候最大的願望,可是為什麼現在她的願望又變了呢?其實,是她不願意和他過好日子的。因為她不明白,好日子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寂寞。
說得多麼好,一針見血,刺出了最常見的婚姻的痛。原來,現實竟然是這樣——當你真的遭遇王子,或者你的愛人變成你曾經想象的那個富有的王子的時候,童話的結局就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所以我要說,忘記童話。忘記童話,是為了不再讓自己坐在童話的漂亮泡沫上幻想未來。
但是,這樣的“忘記”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收下那些童話給我們的感動,以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