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霜冷長河 餘秋雨
《霜冷長河》是著名作家餘秋雨的一部精品散文集,書中收錄了關於友情、名譽、謠言、嫉妒、善良、年齡等諸多經典之作。這些作品風格平實自然,行文簡潔流暢,充分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對社會現實和真實人性的深入思考。《霜冷長河》是餘秋雨在文學創作上的一次轉變,從《文化苦旅》到《山居筆記》再到《霜冷長河》,從歷史的大話題轉向了歷史的小話題,在《霜冷長河》中歷史已不再是文章的主體。在經歷種種嘗試之後,探討生命成為文章的主題,如果還想更深入地認識生命,建議去買一本回家看,讓載著人生重量的你在這條冷靜而安詳的長河上緩緩行舟去。
自序
幾年前,有一次我到北京一位朋友那裡去玩,見到一位異人。他見到我,雙目炯炯地逼視良久,便說:“這位先生,你從小是不是產生過一種遙遠的記憶,在一條長長的大河邊,坐了很多年,在你邊上,還坐著一個人,相差大概只有十步之遙?那人就是我。”
我笑著搖了搖頭,心想,前一輩子,我身邊居然坐著你?我們坐在河邊幹啥?你會不會見到別人也這麼說?
看得出,他對我的反應非常失望,立即滿臉冷漠。我想,剛才還說前一輩子在河邊一起坐了那麼多年,今天突然相逢,怎麼轉眼就冷漠了?
但是,應該說,他的話中有一點倒是碰巧逮著了,那就是我與河流的關係。
而且,這種關係確實也不像是童年時期形成的,似乎要遠得多。我出生的村莊有河,但那河太小,我心中翻滾的一直是從未見過的大河,銀亮亮,白茫茫,並不洶湧,也並不熱鬧,而且不止一條。這些河在哪裡?為什麼會如此神秘又如此長久地籠罩著我?
長大以後,我見到了許許多多的大河,每次都會產生異樣的激動。有時,請旅伴們在路邊坐一坐,我要停下來看河。哪怕在再窮困的地方,一有大河,便有了大塊面的波光霞影,蘆荻水鳥,也就有了富足和美麗,而且接通了沒有終點的遠方。後來我著迷游泳,一見大一點的河流就想脫衣揮臂,直到有一年在錢塘江被一個水底漩渦所裹卷,差點上不了岸,才稍稍有所收斂。
終於獲得與大河長時間親近的機會,是近十年。
一次是長江。
長江我已航行過很多次,每次都是好幾天,但都不如這一次刻骨銘心。是日本NHK電視臺引起的事情,他們想做在流動體中向全球直播的試驗,已經在撒哈拉大沙漠和其它地方做過,這次選中了長江。電視直播的內容是談話,隨著幾天的航行一直談下去,談話的一方是我,另一方是幾位日本漢學家,談什麼呢?談長江。
日本沒有真正的大河,但日本漢學家們卻早就從中國古代詩文中熟悉長江。他們心中的長江,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縹緲存在,他們興奮,他們背誦,他們提出無數個問題,我坐在他們對面,先是樂滋滋地看著、聽著、回答著,後來突然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有關自己與這條江的關係的體驗。這種體驗使得船過三峽時不再驚歎,只覺得像兒時在自家高牆的通道間抬頭慢步走過,高牆下,今天有外客留夜,我要陪他們說話。
關於長江之長,日本客人們雖然早有思想準備,但在歷經幾天幾夜的航行後看到長江還在越來越浩蕩地延伸,仍然被鎮住了。我告訴他們,我家鄉的小河,是長江的支脈,離這裡還非常遙遠。說得有點自豪,又有點憂傷。為何憂傷,卻說不清楚。好像面對一種偉大時既不敢貿然相認,又不願斷然割捨。生命的起點那麼渺小又一水相通,實在讓人不知如何擱置自己的感受。我現在理解了,由山巒阻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而有河流相通的遙遠則是一種憂傷。那麼,長江是否因自己的漫長,為中國文化增添了很多憂傷?正是這種憂傷,使晚風悽悽、煙水迷濛、白露橫江。這樣的意象,這樣的因果,就不容易與外國漢學家們溝通了。
另一次是黑龍江。
這是一條離我更為遙遠的河流,遙遠得無法憂傷,也沒有必要絕望。它幾乎就是另一個天域的存在,抽象地橫臥在中國地圖的上方。但是,這條河流邊上有一大群作家要陪著我去漂流,他們選了一段,從黑河出發,先向東,到著名的璦琿,再向西,到呼瑪,最後回黑河,也是好些個日日夜夜。
驚人的安靜,但這種安靜使它成了一條最純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蕩,岸邊沒有熱鬧,沒有觀望,甚至幾乎沒有房舍和碼頭,因此它也沒有降格為一脈水源、一條通道。它保持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