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的無聊遊戲;把教師間陳年爛芝麻的爭鬥說給學生們聽,學生更是不屑,覺得那是迂腐老人在無事生非。他們作為旁觀者都非常清醒,作為當局者卻完全迷失,這種近乎荒誕的強烈對比說明,人們在名譽的爭奪中最容易降低自己的生命方位,降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在很低的方位上爭奪名譽,其實是在爭奪不名譽。記得在盛行“階級鬥爭”的年代,不少人喜歡在自己的家庭出身上做文章,竟然有那麼多出身成分已經很“革命”了的人還要一個勁地硬說自己的父母親是乞丐,而且幾乎都被地主的狗咬過。但奇怪的是,如果他們的父母親突然來到同事們面前,他們又會覺得太土氣、太寒酸而百般掩飾,把父母親說成是“鄉下親戚”。這裡就出現了兩種很矛盾的名譽,實際上都因為等級大低而成了不名譽。
我們一生都在不同的名譽等級裡打轉,要始終清晰地分辨出它們的輕重主次還真不容易。
據我視野所及,古今中外公認不名譽的行為大致有以下四項——
一,違背全人類的生存原則,傷害無辜,欺凌眾生,參與黑幫,投靠法西斯,協助侵略者,成了漢奸或其他什麼奸;
二,觸犯普通刑法,如偷盜、詐騙、貪汙之類;
三,出賣朋友、背叛友情、忘恩負義——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發生,因此也最具有廣泛敏感度的不名譽行為;
四,因嫉賢妒能而造謠誹謗、製造事端。
世上的壞事多得很,但有些壞事,哪怕是帶有拳腳氣的壞事,名譽上的損耗並不大,而只要牽涉到以上四項,名譽的裂縫就難於彌補了。此間差別,關及人類心靈深處的一些微妙顫動,深可玩味。
同樣,若要找出不受時空限制的名譽原則,大致也只有以下四項而已——
一,對人類的由衷慈愛——有了這一項,人們可以原諒當事人的其他缺點;
二,在一時不被人們理解而遭受攻擊的時候,繼續為社會的未來作出貢獻;
三,面對世間邪惡,敢於抗爭;
四,勇於維護群體的體面和尊嚴。
其他名譽,大多由這幾項派生出來,如果全然無關,就不必過於在意了。
我知道作這種一二三四的羅列在散文寫作中十分犯忌,但不這樣又難以說明,在名譽上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問題並不太多。
舉例李清照
從名譽羅網中掙身而出的過程,很可能貫穿人的一生。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未能全然掙脫,其中包括一些極其傑出的人物。這實在是有關生命本質的一系列悲劇故事。
我深知只有具體地體驗了這種故事才能真正領悟有關名譽的種種涵義,因此必須選一個這樣的人來舉例,選來選去選中了李清照——一個清純絕俗到似乎不應該有名譽問題的人。女詩人風華絕代又與世無爭,成天獨個兒佇立於西風黃花之中,又不招誰惹誰,會遇到一些什麼名譽問題呢?正是這種疑問,觸及了人生與名譽之間的險惡玄秘。
那末,就說她吧。
李清照是在與趙明誠結婚之後,開始目睹長輩們遭受的名譽災禍的。這種經歷像是一種試煉,讓她明白一個人在名譽問題上的乖謬無常。她的父親李格非與當時朝廷全力排斥的所謂“元祐黨人”有牽連,罷職遠徙。這種名譽上的打擊,自上而下,鋪天蓋地,轟傳一時,壓力極大,但年輕的李清照還能承受,因為這裡還有另一種名譽——類似於“持不同政見者”的名譽。然而不幸的是,處理這個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親趙挺之!這一下就把這對恩愛的年輕夫妻推入十分尷尬的境地:只要一方的父親能保持名譽,另一方的父親就必然失去名譽;而這種你死我活的格局壓在一個家族的頭頂,實際上連一半名譽也無法保持,只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別人看笑話,兩敗俱傷。李清照身在其中立即體會到了這種尷尬,曾大膽寫詩給公公趙挺之,要他以“人間父子情”為慮,顧及兒子、兒媳和親家的臉面,不要做炙手可熱、讓人寒心的事。
一個新過門的兒媳婦能夠以如此強硬的口氣上書公公,可見做公公的趙挺之當時在親友家族乃至民間社會中是不太名譽的,但實際上他很可能是一個猶豫徘徊的角色,因此最終也遭到打擊,甚至在死後僅僅三天,家產被查封,親屬遭拷問,兒子趙明誠也被罷免官職。事雖如此,他原先缺失於民間士林的名譽並沒有恢復,反而增加了一層陰影,人們只把他看成三翻四覆的小人。古往今來,很多勉強進入不同身份而又良知未泯的知識分子官吏,大多會在自身名譽上遭此厄運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