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這些說法,便是老祖宗們由此給我們留下的遺產。
桃夭
——簡單的就是好的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華②。
之子于歸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⑥。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
①夭夭:桃樹含苞欲放的樣子。 ②灼灼:花開鮮明的樣子。華: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歸:女子出嫁。 ④宜:和順,和善。室家:指夫婦。⑤焚(fen):果實很多的樣子。 ⑥榛榛(zhen):樹葉茂盛的樣子。
【譯文】
桃樹含苞滿枝頭,
花開燦爛如紅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樹含苞滿枝頭,
果實累累墜樹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樹含苞滿枝頭,
桃葉茂密色蔥綠。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讀解】
一首簡單樸實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誇張鋪墊,平平淡淡,就像我們現在熟悉的、誰都能唱的《一封家書》、《同桌的你》、《小芳》一類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這裡。
它符合天地間一個基本的道理:簡單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妝,粉黛輕施的淡妝總有無窮的神韻,沒有的地方總覺得有,有的地方總覺得沒有。濃妝豔抹,厚粉濃膏,不僅豔俗,而且拒人於千里之外,讓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實的貨色,或許卸下妝來是半老徐娘一個或滿臉雀斑。
簡單是質樸,是真實,是實在,是親切,是縈繞心間不能忘卻的情思。刻意修飾是媚俗,是虛偽,是浮泛,是淺薄,是令人生厭,是古人常說的惡俗。
簡單質樸既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藝術的一種境界,並且是至高的境界。
疲�q
——體悟天地人間的節律
【原文】
采采疲�q①,薄言採之②。
采采疲�q,薄言有之③。
采采疲�q,薄言掇之④。
采采疲�q,薄言捋之⑤。
采采疲�q,薄言袺之⑥。
采采疲�q,薄言襭之⑦。
【註釋】
①疲�q(fu yi):植物名稱,即車前子,種子和草可作藥用。 ②薄言:發語詞,沒有實義。 ③有:採得。 ④掇(duo):拾取。 ⑤捋(luo):用手掌成把地脫取東西。 ⑥袺(jie):用手提著衣襟兜東西。 ⑦襭(xie):把衣襟別在腰間兜東西。
【譯文】
採了又採車前子,
採呀快去採了來。
採了又採車前子,
採呀快快採起來。
採了又採車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來。
採了又採車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來。
採了又採車前子,
提著衣襟兜起來。
採了又採車前子,
別好衣襟兜回來。
【讀解】
抗著沉重的木頭喊著號子,做著單調的活兒哼著小調,哄著嬰兒入睡唱著搖籃曲,這是某種有目的的行為,還是萬物依循節奏感而運動的天性?這種充滿節奏感的運動是神奇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
節奏構成了變化。一強一弱,一張一弛,一陰一陽,由此持續下去,事物便不斷運動和變化,在變化發展中突破單調和沉悶,產生出五彩斑斕的現象來,卻又在節律中保持著統一。 節奏也是自然的法則之一。人遵循節奏,同時也是追求自然。所謂生活的體驗,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節奏的體驗和感悟。它是一種超越單調沉悶、劃一呆板的努力,是一種新陳代謝的努力。
普通百姓當然不會去深究這當中的道理,而是憑著直覺和天性去追尋自然的節奏變化,從中直接把握生命的自然律動,體悟生命律動與自然節律的同一。於是,就有了“杭育杭育”、“采采副儀”富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