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作品:狗不理傳奇
作者:王壽山 步俊有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為故事線索,以它的興衰變化來透視社會的滄桑,反映人生的哲理。
本書雖然以民俗飲食文化為背景,但重點卻放在了塑造“人的傳奇”、描寫人性的變化上。
清末明初,天津衛藝苑名伶衛二姐、貧窮書生宋富貴,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彙集在這九河下梢的南北碼頭,好一派繁華和喧鬧的景象。碧雲茶樓更是熱鬧非凡,紅透天津的“金嗓子”衛二姐自然成了 達官貴人們竟相追逐的目標,而厭倦了歡場賣笑生活的衛二姐卻出乎意料之外的嫁給了雖然一貧如洗卻真情待他的宋富貴,紅紅火火來起了“狗不理包子店”,於是一場陰謀、一幕幕爭鬥、人間悲歡離合、官場的爾虞我詐,激烈的演繹著……
這一切都被聰明、機智的衛二姐巧妙利用並博得了袁世凱的歡顏,一夜之間“狗不理”搖身一變成了天津頭號大飯店,發跡了的衛二姐以為從此可以揚眉吐氣實現多年夙願成為真正的人上人,然而財富並沒有帶來幸福,人間的滄桑、世態的炎涼給她的卻是想不到……
衛二姐離開了曾經讓她風光的“富貴樓”,獨自回到了小窩棚,再次掛起了“狗不理”的招牌,她還能找回往日貧窮卻其樂融融的家嗎?丈夫能如願歸來嗎……
正文
一、宋家大院
話說在九河下梢天津衛的運河畔,有個去處叫侯家後。清朝末年,這個地方可是遠近聞名。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雜居於此,顯得異常的繁華與喧囂。
離河岸不遠,是一片貧民窟,土坯壘牆,秫秸作頂,一遇陰天下雨,兩個人都難並行的小巷,就成了一片泥塘。可在這一片窩棚之中,也有一處鶴立雞群的宅子,人稱宋家大院。其實“大”根本談不上,只是雖然破舊,卻有一個被磚頭圍出的院子,兩扇沒有門樓的木門早已是油漆斑駁,也不知是門栓有毛病,還是住戶沒養成隨手關門的習慣,反正一年到頭四敞大開,風一吹,“咣噹、咣噹”拍得山響。
進門迎面是座影壁,雖搖搖欲倒,但上書的一副對子卻依稀可見:忠厚傳家;詩書繼世。
說來這宋家在當地也算個“知識階層”。幾輩子唸書,雖沒有“金榜題名”,卻始終苦讀不輟,每每最後落個私塾為業,仍教後代胸懷大志。
然而家道每況愈下,父親過世早,留下宋富貴與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生計難維,最後只得將其他房子租了出去,補貼家用。雖然如此,宋母仍是督促兒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然而,在這麼大一個大雜院裡,讀書也不清靜。
一大早,東廂房住著的唱玩藝兒的白牡丹與西廂房夥住的扎風箏的董小個子、賣糖堆兒的羅鍋李、搖撥浪鼓賣貨的鐵算盤,就因為房錢吵了起來。也是白牡丹心裡有氣,本來在翠香茶樓唱得好好的,“咔噔”一下子,叫人給頂了,說是來了個新角兒,嗓子好、模樣俏,愣把她的飯碗給奪了。
就在此時,門外“啪、啪、啪”,幾聲敲門聲:“院裡有人嗎?”
鐵算盤正站在門邊,扭頭一看就是一怔:門外站著兩男一女,那女人年紀二十上下,光頭淨臉,模樣俊俏,蔥白似的面龐,一笑倆酒窩,話一張口,就是甜酥酥的:“先生,聽說這院有閒房,能賃一間嗎?”
沒等鐵算盤答腔,就見白牡丹惡狠狠地“哼”了一聲,扭身進屋,“砰”地摔上門。鐵算盤愣住了,這娘兒們今天怎麼啦,火氣怎麼這麼大?
屋裡宋富貴正為院中爭吵煩得天昏地暗,忽然一下子鴉雀無聲,不由得放下書本,隔窗向外觀望。這一望不要緊,直望得他目瞪口呆,兩眼發直,半晌沒動地方。侯家後啥時冒出這麼一個年輕俊秀的外鄉人來?正琢磨著,宋母出來了。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姑娘,又拿眼皮撩了撩矮個子男人肩上的包袱,這才開口:“你們想賃多少日子?”
“窯姐!她是窯姐,臭不要臉的窯姐……”那姑娘還沒答話,白牡丹在屋裡惡狠狠地罵上了。
二、金嗓子鼓王衛二姐
這女人是誰,為什麼她剛一露面白牡丹就口出穢語呢?其實此人正是本書的主人公剛從唐山來津闖蕩的金嗓子鼓王衛二姐。她身邊那個男人是她的師兄兼琴師梁四,而小男孩則是她的弟弟順生。
沒有想到剛剛出師的衛二姐來津不到十天便以那俊秀的模樣,利落的作派,清脆的嗓音而一炮打紅。翠香茶樓天天客滿,門庭若市。美得茶樓老闆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