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我就出去與他會面。”吳宗道滿口應承。
送走了明使,日軍將領們都圍到小西行長身邊,勸他不要去冒險,小西行長沉吟道:“其實我也知道,敵人是不會安著什麼好心的,不過眼下他們重兵圍城,水陸夾攻,對我們來說,只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立刻開戰,二是拖延時間,和強敵開戰是萬不得已的事情,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儘量地爭取後一種選擇吧。”
遠藤又次郎道:“中華人狡詐多端,當年咱們在平壤已經上過一次當,這次無論如何不能再輕信相信他們了!”
“是啊,就算要去,也請殿下帶上足夠的警衛,以防敵人使詐!”松浦鎮信接著道。
“嗯,二位殿說的都有道理,等明天看看再說吧!要是劉綎真的肯單騎前來,我不妨就去見他一面。說心裡話,如果不是兩國交兵,我倒是很想和劉將軍交個朋友,當年我二人書信往來,他每一句話都說在我的心坎裡,真是個難得的好人呀!”小西行長想起劉綎在書信中曾許諾他日後開放海禁,聯手走私發大財的往事,情不自禁地臉上浮起了微笑……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看來不需水師相助,便可搗破倭城。”劉綎聽完吳宗道的彙報,大喜過望,笑道,“莫說小西單騎會面,就算他帶上百八十人,我一個人也照樣能把他給擒了。”李應軾插言道:“將軍不可大意,若論刀馬,您有萬夫不擋之勇,可是倭人鳥銃厲害,不是血肉之軀可以抵擋的。依在下之意,今晚先在倭城外伏下兵馬,只要百餘人即可,配備虎蹲炮和鳥銃弓箭若干,屆時能生擒行長最好,如果他帶的人多,咱們就一炮轟過去,幹掉他算了。”
“好主意啊,就按你說的辦。對了,你寫個帖子,明天派人遞去倭城,就說不但我劉某人親至,大明東征提督和總督大人也一同前往,這麼隆重的規格,想必小西行長應該不會閉門謝客吧?”
“遵命!”
二十日,劉綎事先設下伏兵,然後以旗牌王文獻假做提督,虞候白翰南假稱都元帥,三個人帶了幾名隨從,大搖大擺地向倭城進發,看著離曳橋(浮橋)約有半里地才緩緩停下,一名小校飛騎前去送書。
小西行長接到書信一看,怔了怔,向左右道:“明軍幾名大首領都到了,看來很有誠意。”內藤如安上前一步道:“主公且慢出城,文祿年我曾奉命去南原見過劉綎,待我先去檢視一下,如真的是他,主公再出城不遲。”
“不可,如果明將使詐,首先有危險的就是你,這樣做,可是說不過去啊!”
“您說哪去了,若不是主公為我求情,當年臣下早就因為議和不利之事被太閣大殿斬了,現在正是給我報答主公救命之恩的機會呀!”
“太感動了,那麼,一切都拜託給你啦!”
“放心吧,沒問題。”
內藤如安請纓探路,匆匆下了城樓,吩咐人開啟城門,拍馬奔向劉綎等人,片刻便到,內藤如安“咴”地勒住韁繩,隔著眾人二三十步的距離上下打量,見為首一員虯髯大將正笑著向自己揮手打招呼,不是劉綎是誰?
內藤如安心中稍定,微鞠一躬撥馬回走,將到浮橋時,卻又有些猶豫,那人確是劉綎無疑,可附近是否有明軍伏兵呢,自己卻沒看清楚,這樣怎麼可以?嗯,不如試探一下,想到這裡兩腿一夾馬腹,牽韁又迴轉過來。
白翰南遠遠看了有些緊張,道:“這倭賊怎麼去而復返,莫非看出我等有詐?”劉綎見狀哼了一聲,握著配劍道:“怕什麼,若是有什麼意外,本將軍自會掩護爾等撤退。”白翰南聽了也不由得笑起來,打趣道:“在下現在的身份可是總督元帥,若倭賊有意行刺,第一個真就是我。”
說話間內藤如安已經馳近,這次他顯出一副兇狠的架勢,大聲吆喝著向前猛衝,暗想若有伏兵,見來者不善定會現身阻攔,誰知並無異狀。
眼看要衝到劉綎的馬前,他一抖韁繩,座下馬踏塵揚煙,繞了個圈子又向回馳去,緊接著他又回沖了一次,如此重複了三次,方才確信沒有埋伏,放下心來回城覆命。
不一會,城門再次洞開,馬蹄聲陣陣,小西行長親率50名騎兵出城,踏上了浮橋。“他孃的,居然帶這麼多人!”劉綎罵了一句,轉身對旗牌王文獻道:“速去通知伏兵,等小西行長近前時,看我的手勢,只要我一舉手,就發炮轟擊他的後隊,我便可以趁亂突前拿他!”“是!”王文獻撥轉馬頭,準備悄悄去傳令。
誰想埋伏在雜草叢中的明軍炮手太過緊張,見日軍數十騎出城後,躍馬揚鞭直奔劉綎而來,以為計劃有變,敵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