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易,則我勝算在手,當徐以圖之。此坐而制敵之策,朝廷不責公以速戰也。”(《明經世文編》卷三九五)
29日,明神宗又派內監到朝鮮勞師,至開城宣讀聖旨,內曰:“爾等東征將士不避艱險,先收平壤,再捷開城,朕深嘉爾等之功,今賊眾尚多,爾等懸軍深入,急切難勝,飢寒暑露,疾病死傷在所難免,朕用是痛心,發千五百金優恤。”(《國榷》M卷七六)李如松領眾將接旨,山呼萬歲。
神宗皇帝親自下旨表示支援,讓李如松心中大定,將全部精力用在了整軍備戰上,不覺過了十幾天,糧豐草足,軍容齊整;這一日正在營中聚將議事,忽然有斥侯來報,接到倭人箭書一封,李如松把朝鮮通譯找來,方知竟是一封求和的書信,內中說兩軍對陣,勝負難分,不如罷兵講和為好,若是明軍有意,可派使者到王京面談。
李如松閱罷微微冷笑,環顧眾將道:“好一個勝負難分,倭賊無糧,莫說交戰,便是拖上二三個月也把他們拖垮了,我倒要看看,十幾萬賊兵餓著肚子怎麼守王京!”
“不錯,有本事就來交戰,倭賊狡詐多端,若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又怎會來和咱們議和?”
“乾脆回書一封,約他們出城決戰!”眾將議論紛紛,李如松擺手止住道:“不需回書,倭賊已經沉不住氣了,咱們只需嚴陣以待即可,看他們還有何伎倆可施。”當下傳令三軍戒備,密切注意王京動向。
“仁慈的天父啊,願你保佑吾軍,能夠平安地渡過危難,我們虔誠地信服你,請你教我們脫離兇險,不要死無葬身之地,阿門。”小西行長是天主教徒,此時用手在身上划著十字,心裡默默地祈禱著。
“報告小西將軍,送信的使番在明軍陣前候了一個晚上不見回書,只好回來了。”內藤如安進來說道。
“那麼,加藤將軍籌糧的事進行得怎樣了?”
“我派人去打探過,他們這幾天把王京周圍翻了個遍,連朝鮮人的泡菜和幹辣椒都不放過,但只夠第一軍團食用半個月的,別說我們,連石田大人、宇喜多秀家大人他們也沒有分到呢。”
“這樣怎麼可以?真要開仗,就派他們第一軍團去好了,大夥都不要管他!”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呢。”
“隨我去見石田監軍去。”二人說著出府上馬,直奔石田三成的駐地而來。
石田三成這時也感到壓力很大,做為總監軍,各軍團都派人來向他要糧,甚至有些急躁的武士要衝入府中當面與他交涉。為防不測,這幾天監軍府外竟架上了拒馬木,眾護兵弓上弦刀出鞘,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
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長一樣都信奉天主教,和信奉佛教的加藤清正不睦,見他到來,急忙迎出府去,二人攜手進廳,各自大倒苦水,最後決定一齊找宇喜多秀家,商量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緩解危局。
“下決心吧,現在只有議和一條路了,如果有什麼問題,我會和太閣大人去解釋的!”三人會議最後在小西行長堅決的要求下達成了默契。3月3日,日軍派出死士來到開城,將議和信用箭射入明軍營內,信中說希望能派遊擊將軍沈惟敬來王京面談議和事宜,請求封貢東歸。如果不準,則只好抱決死之志,提10萬大兵和明軍合戰。
明軍士兵將信送交李如松,李如松命通譯念過了,沉吟片刻,修書一封道:“兩國交兵,我為一軍主帥,只管作戰,至於議和需取自上裁,我未敢擅自主張。你即有心議和,沈遊擊近日當去王京,邀爾得力使者,親赴我天朝覲見天子,聖旨若是準爾所請,降詔赦罪,吾方可退兵罷戰。”寫罷書信,讓明軍士兵送到城外空曠處。過了會兒,日軍使番從隱藏處狂奔而來,拾了回書打馬而去。
在城頭上見日使遠去,李如柏不解地問道:“難道真要議和麼?”李如松笑道:“他即有心議和,不如讓其遣使上京面聖,正好借倭人之口讓朝廷中人都知道倭奴畏我之心。至於咱們,照樣做進兵王京的準備,只要倭兵以為咱們打算談和,防備稍有懈怠,就馬上揮兵直進,一舉收復王京!”
李如松回營後,當即寫了一封信,說明自己的想法,並將日軍議和信及譯稿附一處,命快馬送往平壤交宋應昌定奪。信使來到平壤時,天色尚早,便將書信投到經略府,然後到館驛休息。
袁坤儀身為軍前贊畫,自從被李如松趕到後方後,整天閒來無事,早上到經略府轉一圈,然後讀幾卷書,和朝鮮大臣談談文學、佛法,倒也自得其樂。這一日早早來到經略府,在院子裡做了一套吐納養身的功夫,然後掄著胳膊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