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弧K�簧蝦7ㄗ飩緹�醬�妒筆怯玫募倜�笆┮濉保�矸菝揮斜┞叮�皇巧嫦印K吻熗湮�薪�降吶�墒κ妨枷蚍ㄗ飩緗簧媸頭擰5�罄匆桓讎淹街溉纖�塹酥邢模��槭�襝ず蠹岢忠�笠�篩�暇┱���ǚ秸瞻熗恕�
像鄧演達一樣,鄧中夏拒絕了高官厚祿的引誘,在1933年9月被槍決,年僅39歲。
鄧中夏之死使中國共產黨失去了一位傑出的人物。他曾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參加過同孫中山的談判,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1923—1925年期間,參加領導中國最著名的鐵路工人和海員大罷工。1927年後他幫助老朋友毛澤東在農村地區建立新的紅色根據地——如果不是犧牲得這樣早,他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成就。
在白色恐怖下保護革命者是很危險的。很快,民權保障同盟本身就成了打擊的目標。1933年6月18日,同盟總幹事楊杏佛在法租界距宋慶齡寓所不遠的街上被蔣介石的“藍衣社”分子所暗殺。楊有學者風度,又有無畏精神。他早在1912年就在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總統府秘書處任職,後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留學,口國後在南京任教。1925年孫中山靈梓遷葬南京,他是喪事籌備處總幹事。遇刺時,他是蔡元培任院長的中央研究院總幹事。遇刺的地點在他的辦公室和住所之間,①和他同行的兒子小佛腿部也中彈。他是一個非共產黨的自由主義者,國民黨的老黨員,學術上很傑出,是安裝技術專家。但這一切都未能使蔣的藍衣社刺客們發善心。
①楊杏佛之子楊小佛1985年在上海與本書作者會晤時曾對出事經過作了詳細敘述。
楊的遇害對宋慶齡和她的事業的打擊可以從當時流傳的一句話中表達出來——“鄧演達之死使她失去左臂,楊杏佛遇害使她失去右膀”。①
①同上注。
這位瘦高個子、口銜菸斗、充滿活力、沉靜而勇敢的人早就接到過許多恐嚇信,如果他不解散民權保障同盟、不停止“干預”反動派的亂捕濫抓,就會被置於死地。但他沒有被嚇倒,因此反動派就決定對他實行暗殺,藉此不僅可以摧毀民權保障同盟,並且警告宋慶齡,她將成為下一個目標。為了加強這一警告,還給她寄去了“經典性的”象徵物——一顆子彈。
她的回答是發表宣告,給以有力回擊:
“這批人和他們所僱用的兇手以為單靠暴力、綁架、酷刑和暗殺就可以把爭取自由的最微弱的鬥爭扼殺。這就是他們統治人民的武器,也正說明了他們整個政權的面目。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就代表這樣一個爭取自由的運動,楊銓(杏佛)也就是因為他在這個組織中的活動而被殘酷地殺害了。
“但是,我們非但沒有被壓倒,楊銓為同情自由所付出的代價反而使我們更堅決地鬥爭下去……殺害楊銓的劊子手們要明白,政治罪行必然會給他們帶來應得的懲罰。”①
①載《宋慶齡選集》,第79頁。
她在毫無防衛的情況下親往參加楊杏佛的喪禮,一方面是表示對敵人的蔑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有“孫夫人”在場,喪禮可以得到一定保障。當記者問到民權保障同盟的會務時,她說,“當然繼續進行”。但其後不久,同盟被迫解散,因為楊銓的遇害不僅使一些人感到恐懼,也說明了應採取另外的方式繼續鬥爭,而不是使同盟的領袖和積極分子遭受同總幹事一樣的命運。
在同盟存在的半年時間內,它所完成的業績是很多的。除上面已記述者外,它還曾派出工作組去北京,成功地救出了因抗日愛國活動而被國的人士,其中有北京大學教授、五四運動積極分子許德來,還有不到20歲的中學生。許獲釋後立即加入同盟北平分會。
老新聞工作者劉尊棋是這些獲釋者之一。他的回憶錄敘述了這次營救活動是怎樣開始的,從中反映出宋慶齡的品格和行動的迅速。①
①劉尊棋著《慶齡同志,感謝你的救援!》,戴《人民日報》,北京,1981年6月4日。劉以後曾任多家報紙的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重慶美國新聞處中文部主任、建國後在50年代任外文出版社副社長、80年代任英文《中國日報》總編輯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及“文化大革命”期間,有20年他因受極“左”路線之害,不是坐牢,就是被剝奪正常的工作權利。在徹底平反後,他除上述職位外還任全國政協常委。
在獄中,從偷送進來的報紙上,劉尊棋看到了宋慶齡領導下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成立的訊息以及上海英文《中國網》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