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破壞中都曾受到難以描述的苦痛。兩國人民團結在一起,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和鞏固兩國人民的友誼,以粉碎世界新戰爭製造者的陰謀。”①
①《華北之行的印象》(1949年11月9日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發表的講話),《宋慶齡選集),第200—203頁。
一個月後,在中蘇友協總會成立大會上,她的講話中再次充溢著對孫中山的憶念。她說,十月革命發生時受到帝國主義者的造謠誣衊,但孫中山立即指出,“自從有了俄國革命,世界人類便生出一個大希望。”在臨終時給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的遺書中又說,“在全世界被壓迫者求解放的鬥爭中,這兩個同盟者必須手攜手地走向勝利。”
宋慶齡說,“現在,我深深地感到幸福,我們終於親自看到這個日子了。”她回溯蘇聯首先廢除了對中國一切不平等條約、援助中國1924—1927年的革命和抗日戰爭,1945年出兵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這個中國人民的最可靠的朋友,今天又在我們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第二天,首先和我們建立外交關係了。”①
①《加強和鞏固中蘇友誼,粉碎戰爭販子的陰謀!》(1949年9月6日在中蘇友協總會籌委會會議上的講話),《宋慶齡選集》,第193—194頁。
在1949年9月的最後十天內,她參加了建立新國家的工作,這個新國家將達成兩大目標,即:鞏固和保衛中國的民族獨立,根本改造中國社會(透過實現“耕者有其四”及最後實現社會主義)。
她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當選為主席團常務委員。這個統一戰線組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透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
這些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步驟在許多地方不同於蘇聯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的領導同其他社會階層與之多方合作相結合,這是深深淵源於中國近代史的實際之中的——在一個長時期內,廣大的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共同參與、支援或認同民族革命及其後的社會主義革命。代表這一廣泛團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定新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以北京(舊稱北平)為首都、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這首激動人心的愛國歌曲(首句為“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所以許多外國人把“起來”當作這首歌的名字)雖遭國民黨的禁止,但響徹全國各地,動員了千萬人民起來抗擊日本的侵略。
全國政協會議選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主席是毛澤東。副主席6人中,3人是中共黨員(朱德、劉少奇、高崗),另3人非中共黨員(宋慶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李濟深、中國民主同盟的張瀾)。
要了解中國歷史發展(它到達了本國及世界社會政治生活中這樣一個偉大的階段)的速度和濃縮度,人們必須想到,這些新的國家領導人出生和成長的時候,中國還是處於已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之下(其中的男子還曾經留過辮子),而現在他們卻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中掌握了政權。①
①《在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成立大會上的開幕詞》(1949年10月5日),《宋慶齡選集》,第197—198頁。
在政協會議上,宋慶齡發表講話,熱烈讚揚中國的共產黨人擔當了這一偉大變革的先鋒。她說:
“今天……中國的人民在前進,在革命的動力中前進。……我們達到今天的歷史地位,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孫中山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的勝利實現,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證。
“中共在農村實行耕者有其困的政策……我們今天的成就,證明了這一政策的正確性。現在中共正在進一步證明他們在城市中的領導力量……把革命的主力從農民移向工人……他們正在把孫中山所草擬的中國工業化的計劃骨幹、給予具體的內容。”
她舉出她的家鄉上海市作為例子:
“讓我們看看這新解放的上海吧。這個貪汙腐化的中心,已經轉變成生產的支柱……對於十二年來使人民受盡痛苦的可怕的通貨膨脹問題,已經加以有效的解決。”
接著她從國內情況轉向更為寬闊的國際視野:
“中國人民的成就,已經把整個世界的形勢改變了。……中國人民大眾在革命鬥爭中已經和世界各人民政府及人民力量完全結合在一起了。……他們……將用每一分力量,保證全世界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生活上應有的享受。這是說,直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