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這一問題在以前就被其他幾位哲學家提出來過。馬爾薩斯自己就指出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探討過這個問題。實際上他摘章截句地引用過亞里士多德的話:“……如果在一般國家中每個人都有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的自由,其必然的結果肯定就是貧困。”
但是即使馬爾薩斯的基本思想並不完全新穎獨特,人們也不應該低估他的重要性。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只不過是隨便提到了這種思想,而他們有關這個論題的簡短評說大體上被忽略了。是馬爾薩斯詳盡地闡述了這種思想,並廣泛地為這個課題大寫文章;更重要的是,馬爾薩斯首次強調人口過剩問題的極其重要性,並使其引起了知識界的注意。
78。弗朗西斯·培根
公元1561~公元1626
雖然弗朗西斯·培根在很多年中都是一位主要的政治家,雖然他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但是他被列入本書卻只是因為他的哲學作品。這些作品表明他是科學新時代的先驅:認識到科學和技術可以改變世界的第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一位科學調查的得力倡導者。
培根於1561年出生於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階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後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但是當培根十八歲時,他的父親猝死,未能給他留下什麼錢財。因此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
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此後不久開始的。二十三歲時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雖然他有高朋貴親和顯赫的才華,但是伊麗莎白女王拒絕委任他任何要職,或有利可圖之職。其理由之一是他在議會中果敢地反對女王堅決支援的某項稅務法案。他生活奢侈,揮霍無度,“借”債累累,無所顧忌。(實際上他曾一次因欠債而被捕)。
培根成為一位躊躇滿志、深得民心的青年貴族埃塞克斯伯爵的朋友和顧問,而埃塞克斯也成了培根的朋友和慷慨的捐助人。但是當埃塞克斯野心膨脹,陰謀發動一場推翻伊麗莎白女王的政變時,是培根告誡他,要把忠實女王放在首位。儘管如此,埃塞克斯還是發動了政變,但卻未遂。培根在起訴伯爵犯有叛國罪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埃塞克斯被斬首。整個事件,使許多人都對培根產生了惡感。
伊麗莎白女王於1603年去世,培根成為她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國王的顧問。雖然詹姆斯拒不採納培根的勸告,但是他卻賞識培根,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培根在政府步步高昇。1607年培根成為法務次長,1618年被任為英國大法官,一個與美國法院院長大體相等的職務;同年被封為男爵;1621年被封為子爵。
但是樂極生悲,培根隨後便大難臨頭。作為一個法官,培根當面接受訴訟當事人的“禮物”,雖然此事非常普遍,但是卻顯然違反法律。他在議會中的政敵正想抓住這個機會把他趕下臺去。培根招供了,被判了徒刑,關押在倫敦塔,終身不得擔任任何公職,同時,還被罰了一筆鉅款。國王不久就將培根從獄中釋放出來,免除了對他的罰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已告終結。
現在到處都有高階政客因受賄或以其它手段來踐踏公眾的信任而被捕的例子。當這樣的人被捕時,他們往往起訴為自己辯護,聲稱每個其他人也都在行騙。如果認真對待這種辯護,看來那就意味著行騙的政客會逍遙法外,除非懲罰事有先例。培根服罪的話卻與眾不同:“我是這五十年來英國最正義的法官,但給我的定罪卻是這兩百年來議會所做的最正義的譴責”。
有這樣一種積極而充實的政治生涯,似乎就無暇去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氣和在本冊中佔有的名次皆因他的哲學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動。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隨筆》最初發表於1597年,以後又逐年增補。該書文筆言簡意賅、智睿奪目,它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話:
青年人更適之發明而非為判斷,更適之實幹而非為商議,更適之創新之舉而非為既定之業……老年人否定之多,磋商 之久,冒險之少……若青老兩結合,必將受益匪淺,……因為彼此可以取長補短……
──《談青年和老年》
有妻室兒女者已向命運付出了抵押品……
──《談婚嫁與單身》
(培根自己結過婚,但沒有子女)
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他計劃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