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增加了7個專案,合計總地價約41�5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51萬平方米;4月份,又新增了惠州、武漢、青島三個專案,總地價11�63億元。
同樣是在2008年第一季度,保利地產新增了天津、長沙、上海、長春、青島、成都等地的6個專案,總地價28�14億元;4月份,又新增了遼寧丹東專案,土地出讓金僅4500萬元。
房產明星萬通也是熊市狩獵者中的一員。在冷冷清清的樓市中,忙得熱火朝天的萬通老總馮侖顯得很扎眼。不過,他不是忙著融資,而是忙著買地。馮侖有一套他自己的生意經,“繁榮時候賣產品,蕭條時候買土地;繁榮時候在郊區買地,蕭條時候在城區買地。平時沒把勁頭用足,別人多做的時候我少做,別人不做的時候我多做一點,特別是度假、養老等高階專案,盤子不一定很大,但種類很多。”
在資本市場,抄底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也是投資者最容易抄底失誤的雷區。在次貸危機的侵襲下,世界資本市場一片慘淡,動不動就是大跳水、大縮水,為虎視眈眈地盯著資本市場的抄底者提供了機會。
國內資本市場一路走跌,為很多企業和個人提供了抄底的機會。
2008年,海螺水泥因在二級市場上大肆收購股票而名噪一時。從冀東水泥6月份股價下跌時,海螺水泥就開始增持冀東水泥的股票,並一躍成為冀東水泥的第三大股東。如法炮製,到9月30日,海螺水泥已持有7家水泥類上市公司的股票,耗資14�73億元。政府丟擲4萬億元的投資大單後,水泥股開始上揚,海螺水泥的鉅額投資效益開始顯現。
2009年1月12日,在《投資者報》上刊登的《巴菲特的可樂,中國人的伊利》頗令人回味:自“三鹿奶粉事件”爆發以來,國內乳品企業從2008年9月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業危機,危機引發的“牛奶還能不能喝”、“乳品企業是否還值得投資”等問題,至今讓既是家庭主婦又是股票投資者的方宜蘭(化名)困惑不已。
從她個人的感受看,巴菲特買進可口可樂和自己現在想買伊利股份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者的關聯在於,巴菲特是可口可樂的忠實使用者。早在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櫻桃可樂時,巴菲特就是這款新產品的頭號愛好者。而方宜蘭作為伊利牛奶的使用者,少說也有七八年曆史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挖掘財源茂盛的市場(下)(2)
此外,方宜蘭注意到,巴菲特買可口可樂的時間是在1987年美國股災之後。當時,可口可樂股票價格和市盈率均處於低谷,給投資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介入機會。目前,因“三鹿奶粉事件”影響,伊利股份在二級市場的價格,自9月中旬的每股14元左右,已腰斬至前期的每股7元上下。在新年開始後,伴隨著上證綜指的強勁反彈,其股價才回到每股8元以上。
……
日前,國聯證券研究員馬智琴給予伊利股份“推薦”評級,她認為,短期由於“三鹿奶粉事件”和銷售大幅減少,伊利股份2008年虧損似乎不可避免。但伊利是一家典型的價值型企業,在未來的行業整合和集中過程中將明顯受益,並逐步在健康的市場環境裡恢復成長。如果現在就下定論說“中國股民持有伊利股份就像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未免太過草率。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如果在一個高成長性企業價值被低估時抄底,有“放長線釣大魚”的耐心,就有可能成為抄底資本市場的勝利者。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典當和民間借貸表現搶眼,儼然成了萬眾矚目的抄底明星。在衰退之風勁吹的2008年,面對瑟瑟“寒冬”,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乃至普通百姓把求助的目光轉向了典當和民間借貸。在資金短缺時,他們或是向典當行質押房產、貴重物品等不動產和動產,或是接受較高利息的民間借貸,使得典當和民間借貸在危機之年一路高歌猛進。在首都北京,華夏典當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業務量比2007年增加了30%,汽車抵押貸款上升了40%,同時還與交通銀行北京分行聯合開展了銀典通業務,把典當行和銀行的優勢結合起來以吸引客戶。在陝西,全年新增10家典當行,總量已經突破77家,註冊資本總額多達8億元。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典當和民間借貸是監管部門的管理重點,如果有意向典當和民間借貸方面進行投資,還必須深入分析,謹慎進入。
美國資本市場成了中國投資者要耕耘的另一塊沃土。美國股市也是哀鴻遍野,於是有關中國資本應迅速“出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