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4 頁)
“大帥,這英夷的信裡說得清楚,要有欽差簽字,幾位大人,奉的都是剿令,只怕沒有和談之權吧。這事,還要請示皇上。而英夷的十項條件,皇上會答應嗎?”
“對呀,這英夷的條件著實苛刻,誰要答應了這遭,不就成漢奸了嗎。”半天沒插話的奕山說道。他和道光一樣,用漢奸來稱呼勾結外國,出賣清廷的人。滿清漢化已久,早就以前明的正統繼承人自居,毫不避諱“漢奸”一詞的使用。
“今天折騰了一天了,幾位大帥,楚道臺都回去歇息吧。明個咱們再議。”
眾人無話,告辭出了大堂,楚劍功和朱雀軍住在一處,便徑直回去。朱雀軍駐紮在月牙湖東側的苜蓿園過去是明朝養馬處和屯兵處。楚劍功一路上騎著馬,一邊想,可還是沒想通為什麼英軍主動求和的原因。
1841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馬克思起義了?不可能啊。威靈頓公爵的騎兵再次開進倫敦?不會吧,1839年剛去過一次,英國的國內矛盾激化得沒這麼快吧。
第二天一早,楚劍功又去兩江總督署拜見奕經。奕經現在也沒個章程,巴不得楚劍功給他參謀參謀。楚劍功一時間也沒什麼好辦法,便對奕經說道:“大帥,不如先派人去英夷那裡送信,雙方約見和談。”
“談?本帥沒有這個許可權啊。”
“大人,無妨,可以先向朝廷寫一封簡報,只說英夷求和了。這邊可以先接觸。”
“這個……”奕經還在猶豫。
“莫非大人還想打下去?如若這樣,我朱雀軍堅決站在大人一邊。”
“不不不不。雖然我還想和英夷血戰一場,但是,恐怕生靈塗炭。”
兩人計議已定,便由奕經給道光帝寫奏摺,奏摺中寫道:
“英夷特派普魯士和尚(傳教士)郭士立前來求和,夷酋聞之(道光的)聖諭,深知感激,只求通商,言辭恭順。”
又說明自己的對策:“當此逆焰方張,戰守兩難之際,故不敢輕言取勝,亦不敢專事羈縻,唯有鎮之以靜,相機辦理。”
總之,奕經大人除了在奏摺裡說“洋人恭順的求和了,”一點也沒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沒有說明前線的具體情況。
而楚劍功用英文寫了一封給璞鼎查的信,又找來個戰俘,讓他去鎮江英軍大營,給璞鼎查送信,約定面談。並且表明,璞鼎查提出的“十項條件”有待商榷。
就在當天晚上,璞鼎查又放回了一名清兵戰俘,帶回來一封信,信很簡短,但態度斬釘截鐵:十項條件,絕不更改,如果清國不答應,就繼續打,直到把清國打服為之。除此之外,璞鼎查還索要清國皇帝的授權書,以證明奕經有談判的權力。
看到英夷如此強硬,奕經等人自不必說,楚劍功也糊塗了:“你丫到底想不想談啊?”
41折騰
5月29日
奕經給道光的奏摺十一天之後就有了迴音,道光帝的旨意下來了。
“不可與之會晤……專心剿滅,不得猶疑。”
哎,這可怎麼辦吶?英夷不肯讓步,皇帝根本就不想談,讓我們幾個夾在中間,進退不得。
現在在兩江總督署裡的四位一品大員,奕經、奕山、楊芳、德珠布,都是一籌莫展。
“列位大人不必煩惱,既然皇上要打,我等打下去便是。”說話的是楚劍功,“我這就出去,編髮民夫,整頓潰軍,和那英夷決一死戰。”他豪氣干雲的說完這段話,抱了個拳,便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楚道臺且慢。”楊芳叫了一聲,也沒有叫住他。
“由他去吧,愣頭青。反正潰兵還要整理,不然遲早出事。”
“依十九弟你的意思,是準備打下去了?”奕經叫著奕山的排行。他們雖然都已經是遠支的宗室,但做了這麼久難兄難弟,倒也熟絡起來
“哪還能打?不過總要做個還能打的樣子吧。”
“話分兩頭,英夷那邊先不管,且說皇上這邊,該怎麼應對,皇上不知道啊,十萬大軍全垮了。還怎麼‘剿’得下去呢?”
“鎮江之戰後,咱們給皇上寫得摺子,把局面說得太好了些,現在要在改口,可就是欺君了。”
“那讓文官、言官來寫呢?”
“浙江巡撫劉韻珂。定海、鎮海之戰,此人均知道詳情,深知英夷的厲害。”
“他會不會……亂說。”
“我看不會,此人極為乖巧,熟知為官之道。”
“一個人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