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正面的所有用三個方面軍的部隊(無需做重大的部署變動和補充準備),應從11月24日清晨起,繼續採取決定性的行動,來消滅被合圍的敵人。”①
①A·M·華西列夫斯基:《畢生的事業》,莫斯科,1975年,第252頁。
從11月24日至30日各方面軍的部隊繼續執行上述任務。然而卻未能實現將被合圍敵軍分割並消滅的意圖。
德國武裝力量的上層領導人,對被圍的保盧斯部是向西南撤退、還是原地不動的問題發生意見分岐,最終由希特勒裁決了:
“第6集團軍應留在原地!這是一支要塞守備部隊,而要塞部隊的職責就是頂住圍攻。”
為了便於解圍和指揮,德軍在“A”集團軍群與“B”集團軍群之間,又組建了一個新的“頓河”集團軍群。其編成內包括:德、羅部隊混編的“霍利德”叢集;由被打敗的羅、德兵團混合編成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以逃出合圍的坦克第4集團軍的兵團和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殘部為基礎混合編成的“霍特”叢集。“頓河”集團軍群裡還包括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頓河”集團軍群得到了擁有約500架飛機的第4航空隊的支援。該集團軍群的司令是曼施泰因元帥,其受領的任務是解救保盧斯的部隊。
12月初,“頓河”集團軍群已擁有30個師(不包括被包圍的保盧斯部),其中有6個坦克師、1個摩托化師。最有戰鬥力的是“霍特”叢集。該叢集在伏爾加河與頓河之間從南邊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採取行動。其主力部署在科捷利尼科沃地域。
戈林曾向希特勒保證,他的航空兵將保證保盧斯集團軍所需的一切。
“頓河”集團軍群司令決定以最強的“霍特”突擊叢集實施主要突擊,解救被圍部人。“霍特”叢集包括:坦克第4集團軍的兵團:從北高加索、沃羅涅日和奧廖爾附近調來的一些師;從德國調來的增援部隊、其中包括1個擁有100毫米裝甲和88毫米的“虎”式坦克營。反突擊開始前,“霍特”叢集的編成內包括:3個坦克師、1個摩托化師、5個步兵師、2個空軍野戰師、2個騎兵師,還有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的一些分隊和部隊……“霍特”叢集受領的任務是:在頓河以東沿科捷利尼科沃—斯大林格勒鐵路發起進攻,同時向第6集團軍接近。其行動開始時間定在12月12日。
蘇聯最高統帥部給各方面軍的任務是,將外圍廓向西擴大150—200公里左右。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的部隊接到命令,準備對羅斯托夫和利哈亞實施向心突擊。這次戰役計劃要殲滅義大利第8集團軍以及撤到奇爾河和頓河的德軍兵團。這項進攻計劃的代號是“土星”,準備在12月中旬實施。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也接到訓令,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分割並殲滅被圍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敵集團。然而,我們未能在行進間做到這一點。我軍在此之前進行的交戰使力量受到削弱,我們也沒有迅速判明,陷入斯大林格勒這個大包圍圈裡的敵人究竟有多少兵力。 保盧斯的部隊躲在地下,並加強了防禦陣地。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立即從大本營預備隊中抽出P·B·馬利諾夫斯基將軍指揮的近衛第2集團軍,來支援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然而,局勢發生了變化,分割保盧斯集團的行動只得暫停下來。
“頓河”集團軍群準備向斯大林格勒實施兩次突擊:一次從科捷尼利沃出發;另一次從托爾莫辛出發。組建突擊叢集的工作也在相應地進行。
對敵人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應給予應有的評價。12月12日,敵人就從科捷利尼科沃地域發起強大的突擊。敵突擊集團仗著在兵力上對已大大削弱的第51集團軍的優勢,開始向斯大林格勒推進。同往常一樣,德國人頻繁地使用坦克和飛機。然而,他們未能突破我軍的正面。第51集團軍一面撤退,一面進行頑強的抵抗,使敵人遭到巨大的損失。
我們在斯大林格勒看到,被合圍的希特勒法西斯分子又打起了精神。俘虜們證實:保盧斯及其周圍的人,每時每刻都在等待與前來解圍的部隊相互靠攏配合攻擊的命令。
希特勒法西斯分子遭受了巨大損失,遺屍遍野,到處堆滿被擊毀的技術裝備,他們以此為代價,用了4天的時間,才向斯大林格勒推進了一半的路程。每時每刻敵人都可能從托爾莫辛方向實施突擊。我們的最高統帥部及時地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令西南方面軍的部隊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左翼部隊改變方向,現在的進攻方向不是正南,不是羅斯托夫,而是向東南方向進攻,以便包圍敵莫羅佐夫卡和托爾莫辛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