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十歲的年齡差距在中國是典型的父女兩代人 。他和這些女運動員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父女之間的情結。而父女之間也可能特別愛,也可能特別恨,或愛恨交織。他們太像太像父親和女兒的關係了,他們之間的衝突也太像父親和女兒的衝突了。他們之間為什麼演繹了這些故事?明明王軍霞她們走了,馬導特別生氣。他說:走就都走吧,我現在培養新的,刷你們。你們離開我成績肯定要下降。不刷你們,肯定出不了這口氣。這是一種心情。但這個心情也是家長的心情。孩子出走以後,家長肯定這樣想:你們走吧,永遠不要回來。可是反過來,1994年分裂,1995年中日馬拉松比賽,王軍霞她們輸了。他以為在電視前看了能夠解氣:誰讓你們離開我的,你們肯定得輸。看到她們真輸了,他整個一個別扭。
這個彆扭很好理解,因為我也當過家長。如果我的孩子和我吵架出走了,我會生氣賭氣。子女真出了問題了,我也會難受
我的書在這一段有心理學的分析。我還披露了馬俊仁對王軍霞等弟子當時一些比較深的情感。
六 我嘗試寫得檔次比較高同時又好讀
我多少年一直在嘗試,想寫一個東西,檔次比較高,同時又好讀。這個事情非常難,經常不可兩全。這本書我希望它寫得比較好看,比較有趣味,同時又有一定的深度。在這時候,我要運用自己文學敘述上的、構思方面的、篇章結構方面的調動。
在我結束採訪結束時,對馬俊仁有言在先,書中的材料我都是有據可查的,可靠的,我不會給他編什麼,一切按真實來,但觀點是我的。他同意了,預先沒有看過我的稿子。
作為一個作家,我要保持自己思想的獨立性,我不是按照馬俊仁的觀點來寫馬俊仁,所以我不給他看未發表的東西。他也一點點開始信任我,後來達到完全信任。今天的新書釋出會之前,他只在《晨報》上看到部分選載,今天到會場才看到書。
書出來之後,我打電話給王軍霞,告訴她我寫了這樣一本書,希望她喜歡。王軍霞說,因為沒看過,不能發表任何觀點,但是她說,千萬不要把馬導再捲到過去那種衝突是非裡。我告訴她不存在這個問題。她說了一句,我記得非常清楚。她說:我和馬導過去雖然有過分歧,但那是非常次要的一面,我們最主要的一面是,我們曾經團結奮鬥過,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我們有過幸福,有過歡樂,有過很多難忘的日月。那才是主要的。我告訴王軍霞,等書出來之後,我會和馬導共同簽上名字寄給她。包括對曲雲霞、劉東這樣的老隊員,我們倆都會簽名給她們送一本。
總的來講,希望這本書不是靠表面文字的刺激或某些“猛料”贏得讀者,而是靠它的平實真實,深刻入微的獨特理解來贏得讀者。
最後是感謝,
第一感謝當初反覆向我推薦介紹馬俊仁的朋友。沒有他們推薦和溝通,我很難和馬俊仁合作完成這樣一部作品。
第二,當然要感謝馬俊仁,感謝他對我的信任。他能講的都講了,包括營養秘方,訓練學都講了。他反覆說寫多少是你的事情,說他一生中也很難有機會再這樣講。因為講到其中的某些片斷,他會很難受。馬俊仁不願意在人前難過,但是他在我面前難過好幾次,講話的過程中,一難過就跑到裡屋擤鼻涕去了。
第三,感謝出版社金麗紅、安波舜、黎波三個出版家,他們對這本書給予了支援理解。他們從封面設計到版式,包括對每一幅照片的解說詞的推敲,都一一親自打點。他們做書非常下功夫,非常敬業。
還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這本書的呵護。
謝謝大家。 txt小說上傳分享
柯雲路:我為什麼會寫馬俊仁?
希望對做出貢獻的“邊緣”化人物更多人文關懷
寫《溫情馬俊仁》這本書,最初是一些朋友的推薦。過去我對體育領域沒有寫過,對這個領域也沒有特別地關注過。介紹的朋友都是和馬俊仁比較熟,對他比較瞭解的人。在最近一些年反覆地向我推薦他,使得我最終對這個題材有了興趣。
剛才在會前我和記者也談了,實際上一個作家寫到我這個年齡,寫了二十多年書,對自己的寫作時間是非常珍惜的。我往下的寫作時間不是無限的。在這個有限的時間裡,我得珍惜我寫什麼不寫什麼。只有覺得這個寫作題材對我來講是有價值的,而且在目前的情勢下是優於我對其他題材的選擇,我才會動筆。
那麼,我為什麼會寫馬俊仁呢?最近兩三個星期《晨報》轉載之後,不少記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