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冷酷,還能忍辱負重,即史書中所說:“後城宇深,痛柔屈不恥,以就大事。”(《新唐書·卷七十六·則天武皇后傳》)
盛唐130年:武則天的崛起2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唐太宗李世民頒詔:“內職空缺,選良家有才行的女子充實。”十一年(637年),李世民聽說武士彠的次女武氏美貌出眾,便召入後宮。
入宮前,母親楊氏不忍受與女兒分別,慟哭悲泣。武則天卻從容自如,說道:“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夫?”(《新唐書·卷七十六·則天武皇后傳》)意思是見到天子誰知道不會有福,何必兒女情長,悲悲切切。楊氏為女兒的話驚詫不已,武則天的冷靜性格和不凡見識由此可見一斑。她將入宮視作了施展抱負的大好機會,所以才沒有一般女子的悲傷和無奈。這時的武則天才只有十三歲。
入宮以後,李世民為武氏賜名武媚,宮人們都叫她媚娘。武媚因容貌美麗,舉止優雅,被封為才人。才人是級別很低的嬪妃,是後宮中三夫人、九嬪以下二十七世婦中品級最低的一類,跟普通宮女沒有太大的區別。
李世民後宮嬪妃眾多,美女如雲。其中最著名的有一後四妃:“後”就是長孫皇后,賢淑溫良,號稱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后。李世民能夠大治天下,長孫皇后功不可沒,李世民對她極為尊重。長孫皇后早逝,李世民哀傷不已,常舉目遠眺長孫皇后下葬的昭陵,之後再未立皇后。李世民死後,與長孫皇后同葬一穴,開創帝后合穴之先例;長孫皇后之下是貴妃韋珪(北周名相韋孝寬曾孫女),美貌驚人,號稱“春椒起詠,豔奪巫岫之蓮;秋扃騰文,麗掩蜀江之錦”。韋珪比李世民年長,第一個丈夫李珉(隋朝戶部尚書李子雄子)因參與楊玄感謀反被隋煬帝楊廣誅殺後,一直寡居洛陽。李世民攻取洛陽後,意外看到韋珪,當即驚若天人,娶進了家門。韋珪與前夫李珉生有一女,被唐朝封為定襄縣主,下嫁阿史那忠(突厥貴族,唐初名將);貴妃之下是淑妃楊氏,隋煬帝楊廣女,真正的皇室貴胄。她是李世民的表妹,二人自小就有來往。儘管她與李唐有滅國之恨,但一直有種說法,說她是李世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淑妃之下是德妃陰氏。前面曾經提到過,陰氏父挖了李家祖墳,後為李淵所殺,陰氏與李唐有殺父大仇。陰氏本已經淪為婢女,卻並不妨愛李世民對她的寵愛,可見她必定有非凡的美貌;賢妃即徐惠,自小號稱女神童,以文才出名,曾做《小山篇》:“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一時傳遍四方。李世民聽說後,將其召入宮中為才人。徐惠入宮大約在武則天之後,卻能後來者居上,很快就進為充容。另外,後宮還有一個國色天香的楊氏,不僅美貌非凡,而且歌舞出眾,原為齊王李元吉妃,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後,被李世民納入宮中,成為寵妃。長孫皇后死後,甚至李世民一度有意立楊氏為後。
武則天以美貌入選宮中,但後宮佳麗如雲,她並非是佼佼者,因此也沒有特別受到李世民的重視。在才人的位置上,武則天一呆就是十二年,且在歷史上幾乎是一片空白。直到後來她當上了皇帝,很得意地回憶起了當才人時的一段往事,這就是著名的“三物降烈馬”故事。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洛陽人吉頊受到賞識,短短數年就由小吏升為宰相,成為武氏心腹。但不久後,就發生了一件令武氏相當不快的事,起因是吉頊與河內王武懿宗(武則天侄)爭趙州之功(契丹攻趙州,武懿宗望風而逃,殺逃民以為軍功)。吉頊身材魁偉,能言善辯,口若懸河,而武懿宗卻矮小駝背,不善言辭。二人在武則天面前爭論,吉頊性格直率,說到興處,瞪視武懿宗,氣勢凌人。武則天非常不高興,心想:“吉頊當著我的面,都敢如此輕視我武家人。這樣的人,將來怎麼靠得住?”於是懷恨在心。幾天後,吉頊來奏事,正要引古證今之時,武則天突然發作,憤怒地說,“你的話我已經聽夠了,不必再多說。當年太宗有匹良馬叫獅子驄,精壯奔逸,又肥又大,但性情卻狂烈無比,沒有人能夠駕馭。我當時還是宮女,正毫站在旁邊,對太宗進言說:‘妾能駕馭此馬,但需要三樣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撾,三是匕首。鐵鞭鞭之不行,就以鐵撾撾其頭;還不服,就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很讚賞我的壯氣。今天你值得玷汙我的匕首嗎?” txt小說上傳分享
盛唐130年:武則天的崛起3
吉頊聽出了女皇凌厲的殺機,嚇得伏地求饒,於是一夜之間一落千丈,由宰相被貶為安固縣尉。吉頊是歷史上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