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的仇恨。復仇啊復仇,成了他撿回來的生命之呼喊。
對於已經死過一次的趙高來說,他對於人世間的一切綱常倫理、生命道德已經無所顧忌。他渴求的只是權力,權力在手,可以復仇;權力在手,可以為所欲為。死裡逃生以後,深層裡面的趙高,是執著於權力、不惜鋌而走險的亡命之徒。趙高說李斯到最後,已經擺出了魚死網破的脅迫,年邁的李斯,不得不聽從。趙高說動了胡亥,將要說李斯之前,曾經忍不住出聲喊道:〃時機時機,迫在眉睫,整裝出擊,唯恐延誤。〃他之所以如此深刻地感到時間和事情的緊迫,是因為正好在這個時候,一直跟隨在始皇帝身邊未曾離開過的蒙毅,臨時受始皇帝委託,外出祭祀尚未歸來,留下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七帝國繼承人扶蘇之死
如果扶蘇不自殺,不管是再請複核,還是抗命拖延,秦帝國的命運將完全改觀,歷史將轉向不同方向。
趙高說動李斯以後,興高采烈來見胡亥。他向胡亥彙報說:〃臣下奉太子之明命通報丞相,丞相豈敢有不奉命之心。〃胡亥大為高興,三頭政治同盟結成。
三頭政治同盟結成以後,胡亥、趙高、李斯聯手,開始奪權的政治行動。奪權的首要,在於消滅最大的競爭對手扶蘇。扶蘇的背後有蒙氏和三十萬秦北部軍,不可力取,只能謀奪。李斯是老練的政治家,趙高是宮廷政治的高手,他們迅速銷燬始皇帝賜送扶蘇的書信,另外製定遺詔,以丞相李斯承受皇帝遺言的方式,立胡亥為太子,同時賜書扶蘇、蒙恬,譴責賜死。偽造的遺詔具文如下:〃朕巡遊天下,禱祀名山眾神,以求延年益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領軍數十萬屯駐邊疆,十餘年間,不能前進,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反而多次上書誹謗朕之所為,因為不能迴歸京城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身為人子不孝,賜劍自裁。將軍蒙恬輔佐扶蘇居外,知其謀而不能匡正,為人臣不忠,賜死。屬下軍隊,交由副將王離統領。〃文書封口加蓋皇帝璽印後,由李斯手下的親信舍人和胡亥手下的門客共同持送上郡。
。←虹←橋書←吧←
第41節:第三章大廈將傾的前夜(11)
送走使者後,李斯和趙高宣稱始皇帝繼續巡遊,北上視察帝國北部邊防。沙丘在鉅鹿郡南部,巡幸車馬由沙丘出發,東北向進入恆山郡(今河北石家莊一帶),由井陘關進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西南一帶),再由太原郡北上,經過雁門郡(今山西大同西部一帶)進入雲中郡(今內蒙呼和浩特西南一帶),一直往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一帶)方向西去。當時,扶蘇與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防衛北疆,九原、雲中、雁門以東一直到遼東,都是北部軍的防區。北部軍司令部設在上郡(今陝西榆林南部一帶),北部軍統帥蒙恬本職為內史,即首都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同時負有防衛首都地區的重任。李斯、趙高和胡亥,用轀輬車密載始皇帝遺體,瞞天下巡遊千里,大體上圍繞上郡環行,其用意,乃是配合遺書的傳送,製造皇帝出巡北疆的行動,鎮撫北部軍隊,威懾在上郡的扶蘇和蒙恬。始皇帝死時,正值夏天,驅屍巡行,遺體腐爛發臭,於是命令車載百斤鹹魚,以擾亂屍體的臭味。死人為活人服務,獨裁者死不得安寧。可憐千古一帝秦始皇,晚年苦求長生不得,死後的遺屍亡魂,還要為政治服務,不也是人生的悲哀?
胡亥和李斯的使者抵達上郡,扶蘇接旨受命,開封讀始皇帝賜書落淚,入內舍準備自殺。蒙恬勸阻扶蘇說:〃陛下在外巡遊,沒有冊立太子,遣派臣下統領三十萬大軍鎮守邊疆,委任公子為監軍,關係到天下的安危,國本的穩定。眼下有使者攜書前來,馬上自殺,何以知道是真是假?望公子上書請求複核,複核無誤後再自殺,為時不晚。〃成敗決定於一念之差,悔恨鑄成於瞬間之誤。對於身處高位、左右國政的人來說,瞬間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歷史的動向。蒙恬受始皇帝信任重託,是多年統兵在外的大將,憑他對當前政治局勢的瞭解,對皇帝賜書的真偽有相當的懷疑。當年信陵君竊符救趙,殺大將晉鄙奪軍權,正是使用詐稱使者王命的手段;如今皇帝高齡多病在外,突然有詔書使者來,要皇長子和大將自殺交出兵權,實在蹊蹺。蒙恬的判斷和勸告,合情合理而又明智。然而,我們永遠難以理解的是,扶蘇竟然沒有因蒙恬的勸告而有所省悟,他當即自殺了,留下了一句〃父賜子死,何能復請〃的話。後人有稱道他仁孝者,有批評他懦弱者,我想他可能是過於剛烈自負,不能曲折委婉。不管怎樣說,他不是能夠在政治上週旋馳騁的人物。
如果扶蘇不自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