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經歷,向讀者展現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的變遷。史詩色彩始終是我寫人物傳記最高的追求。當然,要達到這種效果,那又談何容易?但我還是期望透過《霍英東全傳》,讀者能大致瞭解到香港半個多世紀的演變歷史,以及中英、內地和香港之間關係在近幾十年間的變化。
我注重歷史感,因而內容的真實是我寫傳記作品時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但由於種種原因,作品內容百分之百準確無誤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南華早報》一名記者較早前訪問我時提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寫人物傳記,涉及到人物的陰暗面時,怎樣處理?”我記得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事情的真相,我就不會迴避。”
這本《霍英東全傳》是否做到這樣呢?那還須由讀者來評說了。但有一點,我可以大膽地說,關於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完全是我自己分析、思考的結果,是我個人的觀點。我時常對自己講:如果不奉行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言論,那又何須辛苦抓筆、慘淡為文?
冷夏
引子
“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
在與霍英東先生相處的一年多時間裡,平均每週,我們都見一次面。每次見面交談,少則兩三個小時,多則七八個鐘頭。每次,我總是毫無顧忌、無所避諱地發問,而霍英東先生的反應有時是有問必答,有時是欲言還止,有時乾脆答非所問,離開話題,言及其它。更多的時候,他是不厭其煩地講述他的身世、經歷、思想,像一位講故事的長者和傳授經書的牧師,講得天花亂墜,不著邊際……
當中,霍英東反反覆覆講得最多的就是他的10多年來在內地投資的一次次“冒險記”和“創舉”,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幾乎每次交談,他都是有意無意地講起這個問題;而且,這問題一經扯開,他就像一匹脫韁的駿馬,任意縱橫,沒完沒了。這個問題的講述,佔據了我們見面時的很多時間。最初,我不由得也產生了一些不耐煩的情緒。
1995年7月,霍英東遠赴法國巴黎,在歐洲華人學會主辦的研討會上發表演說,重點講述100多年來,中國人不斷追求現代化的艱難歷程,以及香港迴歸中國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關係。這篇題為《中國的現代化與香港“九七”》的演講稿在海內、外產生廣泛的影響,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加拿大、德國、美國先後有10多家報刊轉載此稿,好評如潮。
霍英東人還在巴黎,我已在香港的報刊上看到這篇洋洋灑灑的萬言演講稿。我看完此稿後第一個感覺是:“這可能是目前闡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程序與香港前途、世界發展之關係最深刻、最有說服力的文章之一。”當然,這講稿未必是出自霍英東的手筆,但我知道文稿所述及的,全部都是霍英東的思想。
霍英東從巴黎返港的第二天,他又約我見面。一坐下,他又向我談起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以及他10多年來在中國所做的一切,反覆向我說明他在改革學會研討會上演講時重點闡述的觀點,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就是要加速中國的現代化程序;而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愈高,政治癒顯開明,社會也必然愈穩定,文化更開放,經濟更繁榮。
後來,與霍英東接觸多了,相處時間長了,交談多了,我才逐漸認識到,霍英東不厭其煩、反覆多次向我講述他10多年在中國所做的一切,是想向我說明“改革開放是使中國走上現代化之路的惟一選擇”這個他心中最強烈、最堅定的理念。雖然,在談到這些問題時,霍英東總是說:“這麼說,並不是說自己很偉大,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在他的潛意識中,似乎總在認為他所做的一切,是加速中國現代化程序的重要一部分。
與霍英東的相處,成了我那一年多來最重要的生活內容。在與我多次的交談中,霍英東給我印象最深、最讓我感到興奮和驚喜的,是下面這句話:�“我敢說,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
1995年8月28日晚,在香港南區深水灣的鄉村俱樂部,霍英東對我這樣說。這句話,他不加思索地脫口而出,一副滿不在乎、輕描淡寫的神情,既不帶半點自傲與自負,也不顯得那麼氣壯如牛,但聽起來,仍然令在座的每一位感到驚喜和愕然。
26、27、28日這3天,是公眾假期,但幾十年來幾乎沒休息過一天的霍英東,仍然像平日那樣,提著裝滿檔案和資料的厚重密碼皮箱,回到中環花園道一號中銀大廈58樓霍氏家族集團的辦公室處理商務。利用處理商務的空隙時間,我們隨意地交談。
28日那天,在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