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哈爾坦因所說:‘有智慧的人將宗教和科學理論並用。’李石岑教授,曾赴歐洲各國考察西方哲學,是較早介紹宣傳馬克思哲學的著名學者之一,他說:‘我以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牴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現代科學之父、相對論的開創者愛因斯坦則說:‘完美的宗教應該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個人化的神,無須死板的教條及教義,包含自然現象和精神領域,基於對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經驗而成一體,只有佛教才能符合這些條件’。科學是最講求客觀實際的,既然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認為佛教能與現代科學相依並用,那麼對於那些思想陳舊老化的人,依然以為自己信仰的是客觀唯物的科學和馬克思主義,是與‘主觀唯心主義’的佛教水火不相容,抱著這些老思想的人現在是應該認真觀察的時候了,不要以為自己的智慧和對現代科學的認識比愛因斯坦還偉大。
如今,在物質飛速發展的世界各國正在出現種種佛教中所說的事實,如很多人能夠回憶前世,顯示神通神變,以及發現非人城市等,若這些實實在在的真例項子都不承認,那就只有在這個世界中閉塞視聽來過日子,否則將無法面對現實。假如真正的現實也不承認,那怎麼還會是一個真正的辯證唯物主義者呢?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思想意識應該真實地反映客觀現實,並且我們的現實世界和社會又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的,所以我們的思想意識也應跟得上現實社會的發展進步,如果只是一味地抱著一些陳舊觀念,機械地摹仿一些過時的傳統教條模式,那怎麼會有新鮮的活力和強盛的生命力呢,這也違背了馬克思關於事物是辯證發展的觀點,這豈不成了假唯物主義了?
我們無論談什麼,都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服從最符合事實的觀點,這是合理的科學態度,也是佛教的精神所在,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說:‘要商談任何問題,都必須在和平及民主的氣氛中進行,就如佛教所作的教導。’可惜在我們現代的有些人沒有什麼觀察能力,對一些觀點和說法也不知道用辯證發展和公正的態度去好好地思維,我認為只要是自他都有益、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主張,就應該值得我們去承認。
佛教是人類最高文化的產物
我們藏地是觀音菩薩的所化世界,百分之九十九點五以上的藏族人都信仰佛教,是大乘根機的眾生。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很偏僻地方沒有文化的人,看見出家人也不恭敬,到了寺院也不合掌頂禮,在佛像面前更不摘下帽子以示尊敬,與有學問的高僧大德交談時也經常是擺出一副傲慢自大的樣子,但是這些人除了每個月對發工資特別關心外,倒沒有聽說過他對人們做過什麼大的貢獻。我想隨著歷史潮流的滾滾向前,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終將後悔莫及。確實現在一些人在拋棄了信仰,虛度了一生後,等到老年時自己又非常後悔,雖想趕緊學佛,但這時多半已造下了足夠的業,似乎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佛教也是講普度眾生,這二者的真實意義上都是以善心和好意來為人民做事情。所以我們應該互相信任,彼此學習理解,多多溝通求同存異,這樣才能增進大家的團結,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另外,縱使今生今世不能信仰佛教,但對於佛教至少也應該用一個傳統文化的方法來研究。中國近代著名社會改良家,變法維新運動的倡導者梁啟超說:‘佛教為最崇貴圓滿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為人類最高文化之產物。’此外,佛教在中國近三千年的歷史中,曾對繪畫、雕刻、建築、散文詩歌、戲曲小說、語言文字、音樂等文學藝術及哲學、政治、社會、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產生過很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已成為古老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直至今天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說:‘佛教在中國的歷史很悠久,它興於漢而盛於唐,唐朝的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和佛學研究具有重要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說:‘在漫長曆史發展中,佛教文化對中國倫理道德等產生了很大影響,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許多主張和我們現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
我們作為一個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研究佛經實際上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利益。所以對人類文學、藝術、美學等方面作出過巨大貢獻的革命家魯迅先生也刻苦研究佛教文化,據1914年的《甲寅書帳》記載,這一年魯迅購買的佛教方面的書刊就多達七十五種,共二百十三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