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3/4 頁)
對於中國來說,他們不僅把有限的財政浪費在對外戰爭上,滯緩了國內的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在與日戰爭中損耗了大量的兵力,軍力,物力,財力。更重要的是,喪失了寶貴的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令中國國力的增長速度大大放緩。
雖然中日之間素有恩仇,但是縱觀世界各國,這種與中國的夙願非日本一家耳。南京中央何必與日本糾纏不休,如同生死仇人一般?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日之戰的過程與結局,開心的還是國際金融銀行家。因為只有有戰爭發生,財政危機必不可免。那樣他們就可以放貸,併成為他們重要的資金收益來源。而之前南京之所以從英法等國難以獲得貸款,不僅含有政治因素,也有他們對這種利潤有限的貸款,缺乏興趣。他們真正的目的還是坐而估價,誰也不會想到,中國人不僅從美國銀行弄到了貸款,而且數額之小,遠超他們的想象。
王緘說的很大,最讓華飛關注的還是他對於中日關係的評價和對與國際經濟狀態與結構的清醒認知。尤其他那樣一句話,縱觀南京政府的對日政策,似乎夾雜了太多的個人情感因素,遠勝於對於國家利益上的考量。南京中央不僅需要學會軍事解決問題,更需懂得談判,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更是一種戰術迷惑手段。
:撐不住了,本來打算只休息個2天,但這休息啊,過的特別快。大家看出來了,4月份我就是不打算拿全勤的,因為4月份的計劃幾乎安排的滿滿的,直到月末,所以……。
本來有不少話想跟兄弟們嘮嘮,但一想,男人,還是不能太囉嗦。啥也不說了,俺撐不住了,群中等待的弟兄們,對不住了,俺先去睡覺了。
314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華飛其實非常清楚。留給中國,乃至留給世界安全和平的發展時間並不多了。整個二十年代的黃金髮展時期,最終會在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危機中讓世界陷入空前的恐慌。而歷史同時公認,正是這場空前的經濟大危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誘因之一。
華飛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各個方面遏制日本的發展,甚至不惜使用軍事手段。但這種戰略實乃一把雙刃劍,在傷害了別人的同時,也對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南京中央政府本年遭遇的嚴重財政危機,從某種程度上說,與這幾年政府在軍事上的投入過大不無關係。
不過就在華飛一切作為都是為了避免後來日軍大規模侵華的歷史重演,驀然之間,他發現,歷史不但已經改變,而且許多歷史可能再也不會發生。如今中日之間在綜合國力上的差距雖然沒有詳細的經濟工業資料做比較,但是華飛已有自信,即使中日之間還有差距,這種差距也一定非常縮小了。
在軍事方面,特別是陸軍方面,雖說擴軍和軍隊的機械摩托化建設受到財政預算的制約,但當前的陸軍力量。已可以對日本形成強大的軍事壓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如今的日本政府乃至軍隊中出現從東北撤軍的聲音越來越頻繁。不少人認為,與其把國力拼耗在與中國的對峙中,不如從北方(指俄國)或者從太平洋上的島國尋找開拓的機會。這種思潮的大量湧現也可能是王緘提出利用談判,釋放戰略迷惑的根據點。
華飛雖然對王緘的這封諫言說不敢完全苟同,但在許多問題上,尤其是對金融體系的構建和對中日關係的看法,還是引起了華飛極大的沉思。華飛不得不承認,在對日問題上,他的確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情感,也使得各種戰術太欠缺理智。可能這也是在中日問題上,結局此起彼伏,有利有失的根本緣由。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山不容二虎,在這塊狹窄的區域,很難容下二個大國的崛起。但同時,在彼此雙方都無法短時間內吞下另一方的時候,繼續對拼下去,落得傷筋動骨了,只會讓豺狼揀去了便宜。
而且華飛很讚賞王緘的戰略迷霧的計策,這讓華飛腦海中的靈感紛紛閃現。日本之所以攻打中國,乃至不惜與中國拼的你死我活。固然有所謂的尊嚴和‘恥文化’的作祟,但任何事情究其根源,無非於利益二個字。後來的那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同樣適用於這個時代,適用於中日之間。假若日本在另一塊地區發現了資源豐富的‘新大陸’?假若日本人發現他們的海軍大有可為?假若他們可能充分感受到中國的善意和強勢的武力。讓他們非常明確地明白,與中國對抗是沒有前途的?假若再讓日本政府和民眾明白,中日攜手合作,共同主導亞洲?
一個個想法在華飛的腦海中誕生,醞釀。但與此同時,王緘關於金融建設的簡短意見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