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2/4 頁)
她是美國人,但在某些方面,華飛認為他的夫人無疑更具中國傳統女性的一切優秀的品德,併兼有西方女性的一些性格,實在是讓華飛找不出缺點。即使連當初最大反對意見的劉管家,後來也對他們華府的夫人極為敬佩。
但這次,卻因為孩子的感冒這種小事,哈曼動怒了。不過她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告訴華飛,身為母親,她不放心把孩子獨自丟在家中,而見不到她的父親母親。所以。她希望可以把孩子帶回美國,這樣可以加以照料。哈曼說,即使她工作再忙,她也會抽出時間每晚回家,與女兒呆在一起,讓她感受到,至少有媽媽在身邊。
華飛與哈曼成親這麼多年來,從未見過哈曼與他這樣說話。不過即使如此,哈曼還是沒有說出她的怨言,甚至她希望女兒與她呆在一起的請求,還是非常地婉轉。華飛明白,以哈曼這樣的性格,她能做到這樣一步,已經是非常大的包容和忍讓了。她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是因為華飛的權勢與大總統的職位,而是她對華飛那忠貞和不捨的愛。雖然這愛在華飛的心目中絕對佔不到第一位,但對於哈曼來說,那是她的全部。
華飛親自把哈曼母女送上客輪,已經非常懂事的華娟雖然與華飛在一起的時間不過幾個小時,但她得知要去遙遠的美國後,還是企圖留下來,並對著華飛嚎啕大哭。小小的丫頭已經在潛意識中明白,哪裡才是她的故鄉。
華飛幾乎就控制不住眼眶中的淚水,不過他非常清楚,讓華娟跟著母親在一起,可能要比她留在三河老家會好上一些。至少,母親會每天陪在她的身邊。
離別的情緒並沒有干擾華飛太長時間,並非他冷血無情,並非他對於妻子和女兒沒有感情。相反。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對哈曼和華娟的愛有多麼深沉。並且與許許多多的家庭不一樣的是,華飛的情感中,還多了許多難言的愧疚。
只是,華飛必須選擇,選擇捨棄。沒有兩全其美,兩全其美只是一種平衡,一種犧牲某方的砝碼,從而加重另一方重量尋求看上去的平衡而已。
南京中央政府的財政危機看似解決,但是這只是初步的方案奏效,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財政支出,擴大財政收入,日後的日子必將更加艱難。而在臺灣陷入僵局,東北問題久拖不決之際們,軍費支出成了財政支出的一個硬性支出,難以消減。而擴大財政收入,必然需要加大國內基礎建設投資,全面拉動工商企業的發展,才能為後續的增加財政收入創造可能。但在軍費無法削弱,財政始終處於緊張預算,乃至破產邊緣的情況下,基礎建設支出必然有限。這樣就產生一個難以解決的死局,對於南京中央的領導層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
還有一個更加現實的困擾問題就是,雖然這幾年,隨著國內民族資本的迅速增強,雖然面對著國外商品的強大競爭力。但是憑藉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眾多的勞動力優勢,尤其是一戰結束後,從歐洲返回的援助歐洲的大量華工,更是縮短了中國製造工業與國外的加工技術差距。加上與德國的親密合作,各個行業的那種科技上的差距,也越來越小。這幾年來,國內民族資本不僅迅速搶佔著國內的市場,也開始了全面的國外市場的開拓。
但身為國內重工業的重中之重。軍火工業的發展卻受到了嚴重的滯緩,產能嚴重過剩。這主要是一戰乃至一戰後期國防軍的擴軍高潮,使得軍火工業的產能大大超出國內的實際需求。雖然這些年來,國防軍大戰小戰幾乎年年不斷,但劇烈程度自從統一北洋後,程度迅速下降。到了如今,軍費支出的嚴重製約,更是讓軍火工業遭受了自開創以來最大的寒冬。
但華飛一直維持著軍火工業的執行,甚至拿出軍費補貼,哪怕最高的時期,軍火工業產能過剩達到六成之多。這不僅是因為華飛知道軍火工業對於國家安全的意義,也是因為這些工業毀掉容易,但是想要重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為重要的是,當那場世紀之戰來臨後,這點軍火產能,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就在華飛等中央高層連續召開會議的時候,一封來自縣級某普通公員的國策諫言在中央內部引起極大的反響。在這封署名為王緘的縣級政府公員在國策諫中對當前的對日政策進行了批評,王緘認為,政府的這種戰略意圖完全有悖於古典戰略思想家們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中日之間經濟差距不大,而軍事方面,尤其是海軍方面,日本海佔據上風。
即使中國可以透過長期的消耗戰最終戰勝日本,但是結局一定是兩敗俱傷的場景。即使是把日本完全打敗,日本委實沒有多少資源值的中國惦記,並且也無可能獲取多少戰爭賠償。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