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3/4 頁)
是上面的這些造艦計劃。在25年的五月,在全國各地都在開始全面準備選舉,在中日之間的談判陷入莫大的僵局,或者說陷入一個死局後,在上海的新世紀造船廠的封閉式船塢內低調地下水一艘鉅艦。如果稍微熟悉海軍軍艦的人們就會發現,這艘鉅艦龐大的和戰列艦有的一拼,不過艦體上卻看不見巨大的主炮,而是一塊平直的飛行跑道。不錯,這是航空母艦,這是中國國防軍海軍經過多年的等待和期盼,終於等來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的作用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絕對影響巨大,在沒有航母的艦隊中,也就意味著沒有制空權。而失去制空權的海軍,將完全成為被攻擊的物件,完全喪失戰鬥的主動權,只能被動地成為敵人攻擊的靶子。
航空母艦的出現,絕對是一件劃時代的產物,它將徹底改變海戰的歷史,在二戰中徹底取代戰列艦,成為海洋霸主,迎來一個海軍的新紀元。雖然這個時代的人們普遍沒有意識到這點,但各國對於航母的發展還是不遺餘力的。
熟知歷史大方向的華飛當然明白航母的重要,並且這個時代的航母建造技術遠不像後世那樣複雜。但同時,這個時代的航母非常原始,戰鬥機從航母起飛,降落的事故率非常之高。華飛一直遲滯航母的發展計劃,全面細化技術的研究固然是一點,但根本的還是要完善航母的護航艦隊群。
日本的航母編隊在上次海戰中遭受巨大的損失不僅與他們缺乏航母戰的經驗,也與他們冒險接近中國的航空作戰警戒線,並缺乏對中國雷達的情報獲知,更有自大的因素在內。以他人的教訓為自己的經驗。,所以說華飛大力發展海王級驅逐艦的根本目的,還是作為航母的護航艦艇的用途。此外專業性的放開護衛艦,小型化的反潛驅逐艦大都開始全面配套,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始才低調地延期下水。
這艘名為東方巨人的航空母艦是根據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建造圖紙為基礎,並參考了馬肯森乃至約克級戰列艦的艦體,設計出的一種帶有德國血統的軍艦。東方巨人號航母標準排水量22800噸,滿載排水量25600噸。艦長253。7米,飛行甲板寬33。9米,滿載排水時水線長231米,水線寬25。8米,吃水7。8米。9臺鍋爐,4座德國進口的蒸汽輪機,4軸,主機輸出功率達12。5萬馬力。最高航速33。2節,續航力12500海里/15節。武備4座單管127毫米炮,8座2聯裝28毫米機關炮,36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艦載機90架左右,設計編制人員2200名。
航母的下水,讓秘密參加儀式的一干國防軍高層軍官,尤其是海軍軍官忍不住喜極而泣。他們的開心很大程度上並非是擁有一艘航母,而是中國的造船廠終於完全獨立自主地建造出一艘大軍艦了。之前海軍服役的無論是德弗林格爾級還是馬肯森級戰列艦,都是德國的戰損艦或者就是未完工艦,中國的造船廠完成隨後的修補及舾裝工作。但東方軍人號,卻完完全全屬於中國海軍軍工設計建造出來的大軍艦!
有了這艘航母,對於海軍的作戰能力提升不可估量,作戰飛機的作戰半徑將會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配合岸上飛機,對臺灣來個東西夾擊,戰略戰術作用極為顯著。有了這艘航母,中日海軍的對抗態勢將會產生改變,中國海軍至少不會發現日本海軍就避而不戰。海軍的飛機可以主動對敵發動進攻,海軍艦隊更可趁機從海上展開夾攻,戰鬥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過航母下水離形成戰鬥還有段距離,艦載機的生產也還在工廠製造中。且一艘航母的加入,並不能立即徹底扭轉中日之間的海軍實力差距,這點華飛還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但至少這艘航母的下水,讓中國海軍的實力得到了質的提升,華飛的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夢想,初步成形。
空軍方面一直是中國軍隊的優勢,但這種技術優勢逐漸被日本追趕上。由於缺乏競爭對手,中國空軍對於建造和保留大機群的興趣並不濃厚。而是把有限的軍費放到培養大量的新飛行員與研究上。
無論是兩大飛機制造廠還是飛行研究院,當前的聯合研究重點都是全金屬飛機與加大飛機的動力,朝著更快,更高,更遠的終極目標而努力。不過這可是個系統工程,而且限於科學技術和材料技術的制約,空軍的飛機想要達到突破性躍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飛機制造廠和研究院在研究新的機型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對現有的飛機進行升級,其中關於在飛機上加設無線通訊器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績,對於提高飛機的作戰能力,意義重大。
在這次整編中,國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