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2/4 頁)
條約,此條約的主要議題就是限制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噸位及規模與軍艦的主炮口徑。因為如此戰艦不僅建造費用巨大,維護費用更是驚人。而許多年來,真正的海上戰列艦大戰屈指可數。
這樣的做法,不僅是英國在國力疲憊下想要繼續維持其海軍地位的一招,各國也是不願深陷軍備競賽之中,給財政增加巨大的壓力。
而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雖然沒有一支可以與各國媲美的艦隊實力和建造能力,但是在東亞的幾次海軍衝突中,新生弱小的中國海軍都沒有讓比他強大幾倍的日本海軍佔到半點便宜。所以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都不可能把中國及中國海軍排斥在外。
而在華飛個人看來,限制主力戰列艦的噸位(35000噸)和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並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10:10:6:3。5:3。5。此外還規定了締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標準排水量、火炮口徑等等措施,對於他的海軍發展戰略,影響都不是很大。
中國現有的工業技術和造船水平,雖說集中力量,已經可以上馬幾萬噸的大軍艦,但沒有人敢保證造出的軍艦可以如空軍的飛機那樣,絕對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戰鷹。畢竟大軍艦涉及的技術和對工業基礎的要求太精密太廣泛。
目前中國海軍第一艦隊的。主力戰列艦隻有六艘,二艘原德國德弗林格爾級戰列艦,排水量都沒有超過三萬五千噸。另有四艘馬肯森級戰列艦,已在上海的造船廠先後完成全部建造和試航檢驗投入現役,排水量堪堪超過三萬五千噸。
而至於在十億戰爭債券發行後。上馬的四艘約克級戰列艦,無論是噸位還是火力,都大大超過了華盛頓會議的限制。不過由於僅有二艘軍艦開工,計劃中的另外二艘軍艦因為財力和技術等等因素,原本等待這二艘下水後才開工。但二艘約克級戰列艦還未下水,華盛頓會議就召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小組要求中國停止建造另外二艘約克級戰列艦和解體建造中的二艘約克級戰列艦。
華飛不是不知道歷史上將要。召開華盛頓會議,但是他依然批准了海軍部的約克級開工計劃。而這樣一來,各國對中國現有的幾艘戰列巡洋艦,就不能多加置喙,而把全部的談判重點,放在正在開工的約克級戰艦上。
中國派出以莫海宇為外交總長,李越等參謀為代。表團成員,駐美公使顧維鈞,駐英公使施肇基為談判團代表的代表團赴美參會。顧維鈞和施肇基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充分地施展著他們的才華,為最終的合約更加有利於中國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貢獻。北洋政府垮臺後,中國駐各國公使基本上都承認了新生的南京臨時中央,更何況顧維鈞等人和華飛之間的交情,已經不是普通的關係了。
會上,有莫海宇坐鎮,有著華飛親口告訴他的底線,。莫海宇胸有成竹,絲毫沒啥擔心。加上李越等人在後面掌舵,想要出玩人的陰招,得透過這位陰人老祖的慧眼。顧維鈞等人熟通國際法,擅於與洋人打交道。三方齊心協力,在會議上據理力爭,進退有據,完全掌握著談判的節奏和主動。
即使四艘約克級戰艦全部建成保留,其實對於。各國來說,威脅也不是很大。因為那樣一來,中國的海軍艦隊依然達不到八八艦隊的規模。但日本海軍不僅完成了八八艦隊的建設,已經提出十十艦隊甚至是一支八八遠洋艦隊,一支三六近海防禦艦隊的設想。
對於美國來說,。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可以威脅美國利益的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美國最終同意英國的海軍軍備限制條約的意見,英國付出的代價,就是終結與日本的同盟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四國條約。
所以對於美國來說,之前一隻事實上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為的就是可以藉助中國的幫助,制衡日本。可是隨著中日之間的幾次海戰,加上中國國內政府逐漸趨於統一,且出兵蒙古,出兵俄國等一系列強硬的外交軍事行動,讓新一屆的美國政府產生了忌憚,與中國的政治親密關係,不復威爾遜時期了。
但即使如此,中國保留十艘戰列巡洋艦,對於美國來說的威脅性非常有限,美國人關注的反而是中國海軍的潛艇以及海軍航空兵的技術。不過由於美中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所以這種隔閡和忌憚的表現,並不突出。
但是日本的表現,就截然不同了。在這個時期,你讓日本人簽訂限制海軍軍備,日本人如何願意。在各國強大的外交壓力之下,日本人才勉強表示,要我們簽訂條約,可以,但是中國人必須停止建造現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