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3/4 頁)
的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第一代第二代資本家們,利用傳統的經商思維和中國特有的哲學理念,已經快速地適應了世界商業大環境,並誕生了為數不少的大企業。
例如著名的無錫榮氏家族,藉助於華飛進軍蘇滬和大力促商的政策,敏銳的榮氏兄弟抓著良機,大力擴資生產。其名下的兵船麵粉和生產的棉紗,遠銷海內外,成為中國事實上的棉紗大王和麵粉大王。且在華飛舉辦的一次工商交流促進會上,華飛建議榮氏家族可以向下遊產品投資,例如生產麵粉製品,麵包,麵條,棉布,乃至衣服等等建議,給榮氏兄弟以很大的啟發。在政府的支援下,如今的榮氏企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理所當然地,他們的家族利益,也與新生的中央政府捆綁到一起。
再例如範旭東和劉鴻生,前者並譽為中國的化工大王,後者被譽為火柴大王和毛紡大王。兩人一開始都是在自治區之外的地方投資,後來在當時自治區政府的促商政策吸引下,紛紛先後來到當時的青島和上海進行投資,並藉助一戰的得天獨厚的機遇,迅速崛起成長,成為當今中國知名的新興實業家。
商業的發展政府只是制定政策,起輔助引導作用。但是在科學研究領域,南京中央政府依舊不改當初自治區的特色,大力增加鉅額投資,在原有中華科學院和工業試驗研究所的基礎下,先後成立大批相關科目的研究類別,並隨著各型別技術人才的迴歸,各大高校的專業課程設定也越來越完備。
其中,以李四光為首的地質研究院不僅在皖北,蘇北和山東相繼發現大批的煤礦,還在山東新發現幾座儲量十分豐富的鐵礦,從而為政府計劃在青島建造一座新的大型鋼鐵中心,帶動北方重工業的發展奠定的基礎。
此外最重要的發現就要屬在湖北江漢地區和華北平原東營附近發現二座大油田,從根本上解決揚州石化公司目前大部分原油需要依靠從國外進口的局面。這些成果不僅有李四光的巨大貢獻,也有當初大批公派的留學生計劃中,如今學成歸來的青年。
但是這幾大發現,並沒有讓華飛喜出望外。如今的國家發展需要資源,這是絕對的。但是華飛不希望,從一開始就以犧牲國家資源為起步,採用粗獷的發展經濟模式。所以在這幾個重大的勘探研究後,華飛尊重了李四光的意見,把李四光調離勘探隊,主要精力轉向自主學術研究和教學上。而國內剛剛發展起來的地質勘探隊則一分為二,一支留在國內繼續進行勘探工作,另一支則離開國門,去和中國的鄰國和與中國簽訂合作協議的國家進行勘礦採礦。在目前能源資源成本價格普遍較低的情況下,用世界上的資源來為自己的發展提供原料來源,而不是一味地消耗有限的自有資源。那樣國家即使再地大物博,也禁不起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消耗啊。
此外,在中國化學史上非常出名,畢業於麻省理工化學院的侯德榜也在這年回國,並被範旭東的永利鹼廠聘請為總工程師。華飛看見報紙上的報道後,親自上門給他下聘書,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另外剛剛取得博士學位的茅以升,可是後世非常著名的橋樑專家。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鐵路建設和公路建設的大提速,長江作為水運黃金通道雖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限制了南北交通,令南北鐵路交通運輸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很早之前,華飛就考慮過跨江大橋。可由於缺乏主導人才,國外的公司不僅漫天要價,還提出種種過分的附加要求,令這個計劃一拖再拖,直到茅以升的回國,才堅定了華飛迅速啟動長江大橋的建設計劃。
這些國家優秀的人才,即使在前世那種全面落後的環境下,都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績。華飛相信,如今再給予他們全力的支援,加上他們個人的努力和一腔報國的熱血,他們將來的成就,絕對更加的傳奇輝煌。
在基礎建設方面,華飛可謂大手筆投資。採用政府發行債券加上社會募集股權的方式,一下就提出三座大橋的建設計劃。南京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採用公路鐵路兩用橋,即可聯通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又可加速南京公路的發展建設網。
而蕪湖長江鐵路橋的建設,會讓皖三角鐵路迅速地融入東部的鐵路運輸網路,加快蕪湖,馬鞍山和廬州府等地的物資運輸速度。尤其是可以讓皖中和南京的國防軍嫡系精銳可以更加快速地調動,擴大國防軍的輻射威懾半徑,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安全意義。
武漢長江大橋也將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聯通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戰略意義和經濟利益非常巨大。武漢大橋如果一旦建成,那麼中央就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