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第2/4 頁)
所得入財稅部官庫還是皇上家的內庫!要是施行榨賣,酒稅和專營摺子的收入,自然由財稅部收取,要是皇上和商人們合辦,收入當然就進了內庫,除了十分之一的商稅,財稅部官庫所得就不多了嘛!
毋庸置疑,文官們總是費盡心機想掏空楚風的內庫,而大多數時候,他們也達到了目的。
這次,楚呆子會讓他們滿意嗎?趙筠似乎以局外人的心態,饒有興致的看夫君如何表態,渾然忘了她自己就是內庫的掌舵人。
楚風搖搖頭,鄭思肖有些兒失望,趙筠還是無所謂。
誰知楚風的意思並非兩人所想,他提出了第三個辦法:“你們儒家門徒,老說不與民爭利,如何在釀酒上一心想著搜刮民財呢?鍊鋼、紡織這些工業,還有東印度公司的海上殖民貿易,這些技術含量和資本投入都太大,普通民商無法承受,我才以內庫資金投入,以利於高速發展;釀酒並沒有什麼高深不可測的東西,民間小作坊就能做,味道還不見得比大廠差,何不放開讓民間經營?咱們收十分之一的正常商稅就行了嘛。”
原來皇上有此心!鄭思肖不禁為自己的想法臉紅了紅,趙筠則想到了另外一層:若是放手把商貿交給民間,則必然有無數商販攜帶酒、茶、瓷器等貨物進入吐蕃、蒙古,互通有無、互相往來,各族人民長期接觸,不是利於長治久安的大計嗎?
“臣照辦!”鄭思肖高高興興的鞠了個躬,正準備離開,又轉過身,興奮的道:“對了,方才臣高興過頭,都忘了還有兩事。皇上請看這兩個摺子。”
哦?楚風翻開第一份奏摺,大漢帝國民政部畜牧局發來報告,新大陸北岸三處已經建設完成的居民點,移民已達到七千多人,各派駐一個連的軍隊戍守,當地零星可見的土人雖然兇悍,卻極其原始,根本不可能是漢軍的對手,殖民點的興建一切順利,開荒、拓殖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有處殖民點還發現了高品位的鐵礦,將來要是在附近發現煤礦,就能就地冶煉鐵器,為生產服務。
但更令人高興的,是畜牧業的大發展,空闊的新大陸草肥水美,極其適合畜牧,以農耕為主的移民們,除了種植自己食用的糧食蔬菜之外,主要幹起了畜牧業:放牛、放羊,其中羊的繁殖數量已達到了五萬只,並且從遼東招募了擅長放羊的蒙族百姓作為技術指導,發現這裡有寬闊的草原、卻沒有嚴寒的白災,牧民們幾乎以為到了天堂。
畜牧局預測到明年,往新大陸方向運送移民、然後駛回的漢船將不再是空船返程,而是裝滿了羊毛,供給大漢帝國境內雨後春筍般興建的毛紡廠使用。
嗯嗯,楚風表示滿意,澳洲在後世被稱為羊背上的國家,正該發展畜牧!
馬政,第二份奏摺也是皇帝必須親自過目的——在坦克出現之前戰馬就是最強大的突擊武器,即使到了拿破崙時代,騎兵的突擊力和機動力,仍然是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民間商貿需要交通工具,馬車也是很好的選擇。
故宋時代,人煙稠密、人多地少的江南地區,存在人馬爭糧食爭土地的問題,人都吃不飽,拿什麼來養馬?加上沒有優良馬種,因此只能年年茶馬互市,將戰馬來源這一關係到國家安全的問題拱手讓人。
帝國民政部畜牧局報告,如今大漢帝國糧食豐產,有多餘的精飼料餵馬,又有中南半島北部的滇馬、四川的川馬、乃顏部的遼東馬、大食的阿拉伯馬等各具特色的優良馬種,這些馬匹有的耐力好,有的能走山路,有的爆發力強,有的挽力大,互相雜交之後又得到不少優良品系,大大改善了中國的馬種。
有此,帝國南方各地不但辦起了軍馬場,還有許多民戶自願餵馬,大漢以工代賑轉移勞力,在各地官道的基礎上修建了許多平坦的通衢大道,馬車普及對馬匹的需求也非常之大,民戶養馬利潤豐厚,於是有條件的家家戶戶都養起來馬兒——故宋馬政勒逼“中人破產舍業”,大漢馬政卻令百姓自願養馬。
如今,大漢帝國的馬兒總體上已超過了草原上馬背民族,畜牧局報告,分析北方燕雲戰役繳獲的北元馬匹,大漢軍馬除了耐粗飼料一項上還比不過元軍的蒙古馬,其他各項,包括爆發力、挽力、短程衝擊速度、馱載重量和身高腿長等各方面領先,達到了全面超越!
“太好了!”楚風擊節讚歎,從泉州滅亦思巴奚開始注重軍馬,八年的努力終於有了豐厚的回報,草原上馬背民族,所倚仗的無非騎射兩項,射,哲別、射鵰兒也無法對抗漢軍的火槍火炮,騎,如今大漢軍馬已全面超越了蒙古馬,則騎射兩項大漢都有了壓倒北元的資本,也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