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部分(第3/4 頁)
如西征,以一記左勾拳,完成對大都方面的戰略包圍。”楚風指著北宋故都,中原開封,緩緩吟道:“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第485章 蒙古帝國的反擊
大元朝的心臟是面朝華北平原、背靠燕山山脈的大都城,然而蒙古帝國可不止汗八里這一個首都,成吉思汗崛起的不兒罕山、斡難河畔,有舊都哈喇和林,漠南草原上還有上都城,每年夏季帝國的皇室和中樞機構,就會從炎熱的大都遷往上都,在那裡待上半年。
北元沿著古北口、上都路、應昌府、哈喇和林一線,皆屯駐大軍,即使漢軍能成功攻陷大都,忽必烈大可沿著這條線且戰且退,但目前的漢軍絕無可能深入漠北三千里之外的哈喇和林……顯然,攻佔大都對蒙古帝國的打擊並沒有想象中大。
於華夏而言,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燕京要到後世的明清時代才成為中原王朝的都城,楚風身處的宋末,華夏正統王朝的都城要麼是關中平原的長安,要麼是河洛之間的洛陽、開封,要麼是東晉、南宋南渡偏安的金陵、臨安,收復燕雲還不如光復開封更能凝聚軍心民氣——後者,是北宋的正統都城,宋高宗南渡偏安之後,臨安也只稱為陪都“行在”,法定首都仍然是開封。
南宋偏安百餘年,開封這座故都早已被昏庸的君臣棄之如敝履,但在文天祥這樣忠心耿耿的臣子心目中,它仍然是逝去帝國的中心,承載著光榮和恥辱的故宋首都。
“開、開封?陛下要收復開封?”文天祥顫聲問道,所有人都能注意到,這位故宋丞相的身子,正在微微發抖。
汴京淪陷,臣子恨、靖康恥,故。宋南渡百年,多少慷慨悲歌之士,眼見“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恨不得“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無奈君昏臣奸、苟且偏安,忠臣義士只落得個“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
如今大漢的兵鋒即將指向河洛。中原,光復開封,一洗華夏文明的奇恥大辱,完成故宋百餘年間無數熱血男兒的夙願,怎不叫人心情激盪難以成言?
文老,您不要用那麼激動的眼。神看著我,我會驕傲滴~~楚風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陳淑楨倒是替他把心裡話說出來了:“大漢帝國崛起海上,借水運之便利,航船、商路通行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京杭大運河流域,憑山勢之險,又據有四川天府,然而傳統上的中原地區,我們的力量還比較虛弱,形成東翼強、西翼次強而中部虛浮的態勢,若此時就想直搗黃龍進兵大都,一旦形勢有變,難免中部空虛為敵所乘,倒不如先收復河洛關陝,夯實基礎,徐圖進兵。”
“當然,”陳淑楨看了看楚風,又道:“大漢帝國立鼎建極。不久,雖然故宋末帝退位,中原地區和北方儒門保守勢力,仍然對王朝正朔存在爭議——畢竟晉滅吳、隋滅陳、宋滅南唐,都是自中原統一南方,咱們大漢崛起之處,卻是海東瀛州,連吳、陳、南唐這些佔據江南的都不如。若能攻佔故宋首都開封,則大漢承天受命、華夏正朔的大義,就再無爭議了!”
“腹黑女啊腹黑女,你隨便捧捧我,什麼劉寄奴啊嶽。武穆啊不就行了,說得這麼坦白……”楚風心裡暗自嘀咕,鬱悶的撓著腦袋。
眾人聞言都是一陣大笑,文天祥點點頭:以大宋。朝兩位開國君王對南唐、後蜀亡國之君的苛刻作對比,陛下對故宋君臣,真可謂推心置腹,淑楨侄女這些話也只有楚風才能容得下,要放過去,至少也是個揣摩聖意、妄言亂國的罪過呢!
君視臣為手足,則臣視君為腹心。
君臣定下了西。徵的方略,待淮揚春耕結束,部隊也完成了休整,淮揚之戰損失最大的第一軍留守楚州黃河南岸,編練新兵大規模整訓,金剛、斷刃、毒蛇三軍溯黃河而上,叩徐州、歸德府,直趨開封!
戰事異常的順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原地區地形平坦交通方便,但漢軍仍然不選擇陸運。因為陸路人畜馱運,糧食消耗極大,當年秦軍北擊匈奴,山東官府徵調糧食運往前線,前線士兵每吃上一斗糧食,民夫和牲畜就得在運輸途中消耗一百九十二斗!
陸運三千里,糧食消耗九成以上,海運萬里之外,消耗不足一成,內河運輸消耗略高,也不到三成,實在比陸運便宜多了。就算湍急、多險灘的黃河,不像長江那樣好行大船,但江南的糧食、軍需,用平底船經大運河運進黃河,再由騾馬拉縴,仍然比陸路運輸便利許多。
不過,中原地區發達的陸路交通,對漢軍而言也絕非毫無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