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2/4 頁)
理解,漢軍艦隊出現在採石磯以上江段,和月亮有什麼關係。
“大潮,每逢月圓的大潮……”張珪長。嘆一聲,他現在終於知道了為什麼諸葛孔明要說“為將者,不知天文,不識地理,乃庸才也!”他也明白了,靠強弓鐵騎征服天下的蒙元,為什麼三十多年無法攻破釣魚城,為什麼素稱文弱的宋,能在如巨浪潮水般的死亡攻勢之下堅持到最後,堅持到整個歐亞大陸幾乎全被蒙古人征服,他們還能在海上行朝、在釣魚城、在淮揚抵抗。
或許這便是漢國報紙上所說的,文明的力量吧?
現在,張珪看著伯顏的眼神,已沒有半分尊敬和崇。拜,因為在剛剛的一瞬間,他懂得了文明和野蠻的差距不啻天淵之別。
“天文大潮,”楚風給迷迷糊糊的烏仁圖婭解釋,“錢塘。江大潮,想必是知道的吧?”
烏仁圖婭小雞啄米似的點著頭,“對對對,我聽說。當年金兀朮下江南,不知道錢塘江大潮,人馬到江邊飲水,被大潮淹死了好多咧!”
“不僅錢塘江,長。江、珠江等等河流都有海潮,惟杭州灣呈喇叭形,海水倒灌特別厲害,錢塘江潮天下聞名罷了。長江自然也是有海潮的,我們身在銅陵,還往上游走,到彭澤縣城北面江心有座小孤山,海潮到那裡才回頭。”
烏仁圖婭恍然大悟:“哈,我知道了,定是漢軍艦隊趁著海潮湧動透過的採石磯!嗯哼,什麼長生天庇佑的伯顏丞相,我看他是個大傻蛋,連這個都不知道!”
忽見陳淑楨、文天祥、王恂等人都戲謔的看著自己微微發笑,烏仁圖婭心念一轉就知道又說錯話了,若伯顏丞相笨到如此地步,如何會東征西討大小數百戰而無一敗績?
“若有海潮便能讓尖底海船過採石磯,熟讀兵書視江南地理如掌上觀文的伯顏豈能不知?”楚風哈哈大笑著道:“世人都知尖底海船過不了採石磯,惟郭守敬、王恂二位治水名家,熟知江河水文,算到月圓時天文大潮,海水倒逼江水猛漲,我大漢艦隊可以透過採石磯淺灘!”
每逢月圓之後的農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處在同一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海水上漲迅猛,倒逼江水上漲,形成天文大潮。對此現象,華夏文明的先民早已熟知,到東漢時候科學家、哲學家王充就在《論衡。書虛篇》提到“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宋末元初的郭守敬、王恂更是熟知,雖然受時代侷限沒有從天體引力角度解釋天文大潮,但他們早已熟知月圓和大潮的對應關係。
郭守敬、王恂在北元時曾經負責疏浚京杭大運河,他們手上有著全套水文資料,所以能準確預報漲潮時間和強度,大漢艦隊就按照預報,趁著昨天的天文大潮,安全而又出人意料的透過了採石磯,上到了銅陵江段。
長江漲潮不如錢塘江大潮有名,採石江段以上又素來不通尖底海船,饒是伯顏老於用兵,如何想得到漢軍艦隊會趁天文大潮,冒險透過採石磯呢?
齊裝滿員的第一軍,已提前在東面丁家洲江段搭建棧橋登陸,完成了戰術展開,大漢海軍二十餘艘軍艦則帶著數百空載民船繼續西進,能開炮的雖然只有二十來艘軍艦,可這些民船也能壯壯聲色,給北元軍隊以巨大的心理壓力嘛!
“動員如此之多的民船,組織如此規模龐大的海上遠征,侯德富辛苦了!”楚風看著江面上漂浮的大小數百艘民船,想到兵部長侯德富後方動員工作,著實不容易啊。
當年背信棄義擄掠身為談判代表的大宋左丞相北上,伯顏是文天祥最為切齒痛恨的敵人之一,眼見此獠兵敗就在頃刻,文天祥抬頭挺胸意氣風發,朗聲道:“皇上握乾秉坤順天應人,故而漢地不讀詩書、不知禮義的商賈,尚且踴躍捐輸報效,將船隻借予朝廷運兵;想當年故宋賈老賊行‘打演算法’整理軍備,法是好法,只舉國上下無人信他,最終只好不了了之。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誠不我欺!”
陳淑楨在旁邊肚子都快要笑疼了,這位文世伯什麼都好,就是為人太過迂闊,哪裡是踴躍捐輸?分明是皇帝給借船商人減免稅收、情報司提供商業情報、頒發貿易特許等等優惠措施,這些人才一聽說朝廷用船,就上趕著巴巴的跑來,你不要他還直往你手上塞,連淡水、糧食、水手薪資都提前備好了,帆、索、篷、舵都換成新嶄嶄的,否則還不好意思拿出手!
忽而又轉念一想,不以權力凌逼商民百姓,報效朝廷必有獎賞,這不是合乎“道”的要求嗎?一味要求別人奉獻,最終會讓甘於奉獻者虧盡家財,而慳吝者笑到最後;凡利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