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頁)
二樓,說書先生正唾沫橫飛的講著:“客官聽真了,卻說那唆都乃是蒙元第一號勇將,當年在興化屠殺南少林僧眾,多少武功高強的大和尚,都被他殺個乾乾淨淨。此時當先出陣,嗚哩哇啦的怪叫一番。”
先生說到這裡,就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底下客人就有識趣的,接著問道:“唆都為何嗚哩哇啦的怪叫?難不成他不會說人話?”
“啪!”說書先生把驚堂木一拍,笑道:“客官說的是了!那唆都屠常州、屠興化、屠蒲田,淨乾的不是人事,又怎麼會說人話呢?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唆都當先叫陣,漢皇手下一干大將就爭了起來,非為別的,有錦田山下被他殺了全家老幼的,有南少林中倖存的高僧,有興化等處出身的將官,人人都要殺他報仇。惟有陳淑楨陳總督,一門忠烈,眾人不好和她爭,只好由她出戰……
說時遲那時快,陳總督龍泉寶劍畫了個圓弧,從斜刺裡挑唆都頸項,唆都只覺得手臂痠麻,忽然就提不起力,眼睜睜看著那一劍刺穿了脖子,一靈頓時被黑白無常拿去,下在豐都鬼城十八層地獄裡去了。
試問唆都乃天狗星下凡,渾身有萬斤之力,怎麼被她一招殺死?”
聽眾們聽得入了迷,也問道:“是啊,怎麼會一招殺死?”
“哈哈,諸位不知,當時陳文龍陳狀元英靈站在霄漢之上,見陳淑楨不敵,就從空中伸下手來,將唆都的手臂捉住,讓女兒一劍將他刺死,以成全愛女的忠義!”
原來如此!聽眾們恍然大悟,都說怪不得唆都、百家奴百戰百勝,卻父子折在陳淑楨手上,原來是陳文龍陳狀元在天有靈,要成全女兒的忠孝節義。
“書文上說的英雄,等閒人不得一見,可老夫今日卻有幸見了兩位真英雄!”說書先生往下一指李世貴、林德水二位:“漢軍殺韃虜、救百姓,人人都是當今世上的大英雄、大豪傑!”
第307章 新生
茶客們把注意力轉到身後,這才發現兩名漢軍軍官坐在離樓梯口不遠的座位上。這一下不得了,眾人齊聲叫起來:“英雄好漢,英雄好漢,殺韃子、救百姓的真豪傑!”
李世貴微微一笑,林德水的臉卻脹得通紅——若不是金泳、李世貴二位入城勸降,恐怕自己的人頭,早成為東門外京觀的建築材料了吧?百姓們說什麼英雄好漢,卻是愧不敢當啊!
“靜一靜,靜一靜!”說書先生拍拍驚堂木,笑呵呵的說:“各位客官,咱說了二十年的書文,說一千道一萬,都是道聽途說罷了。今日幸得兩位好漢光降,倒不如請他二位上座來講講殺韃子的故事,既然親身經歷,豈不是比老夫說得真切?”
茶客們轟然叫好:“好,好!聽了一輩子的書,今天叫書文中的英雄豪傑親口說書,破天荒第一遭!若不是上輩子修的緣份,斷無這般際遇!”
說書先生走下座位,在茶客們的掌聲中,把李、林二位拉上了臺,“聞得琉球滅山越人,叫做那啥莽嶽的土王,乃是漢軍初出茅廬第一戰,咱們從頭說起,便請二位總爺講講那時候的親歷,大家卻說如何?”
“對,從頭聽起!”茶客們轟然大。叫,把期待的眼神投向臺上的兩位軍官。
咦,不對啊,怎麼其中之一臉上紅。得跟猴子屁股似的,一大老爺們,再害羞也不至於啊!另外一位吞吞吐吐的,似有什麼話不好說出來,那樣兒比十五六歲的小姑娘還要怕生。
“兩位英雄不必謙虛了,漢軍的。爺們,個頂個的好漢,天底下有誰不知道?您就把當年的事情原原本本說出來,咱們就感激不盡了!”第一排的茶客帶頭鼓起掌來,頓時茶館二樓掌聲雷鳴。
“哦,敢是兩位參軍晚了,沒趕得上漢軍初戰?”那說書。先生走南闖北,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察言觀色的本事早就練得爐火純青,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只民間對漢軍的瞭解,都是道聽途說而已,他根本不知道當年參加莽嶽之戰計程車兵,最低都做到了副營長,怎麼會掛中尉軍銜?
“那麼,晉江伏擊大食海獠亦思巴奚,二位必定身逢。其事了?”
李世貴臉上神色越發尷尬,那說書先生也有點。下不來臺,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往下問:“錦田山救難民?霹靂炮破泉州城,活剮蒲壽庚?贛南援文丞相,空坑大敗追兵……”
隨著大漢崛起。海東,這些段子早已成為各家茶館說書先生的保留節目,在民間的街談巷議中反覆出現,夠得上“耳熟能詳、婦孺皆知”八個字。怎的漢軍軍官,反而沒個說道?
卻不知李世貴近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