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部分(第2/4 頁)
兵大敗虧輸,十字弓兵的對射更是全然不佔優勢,只有英王長腿愛德華新近訓練的強力兵種,威爾士長弓手為神聖同盟找回點面子。
威爾士人喜歡從小練習弓箭,愛德華從中選出身高臂長力大的人加以訓練,使用一人高的長弓,箭矢速度之快、威力之大均遠超過技術停留在中國東漢時代的歐洲十字弓兵。
剛剛救了李世貴的許仲遠許麻子,就差一點點喪命於長弓之下:他又捅翻了一名敵軍,但刺刀卡在了骨頭中間,扯了兩下沒有扯出,他就朝垂死的敵兵踢了一腳,借這一腳之力把刺刀拔出。
不料收腿時在什麼東西——也許是滿地的屍體上絆了一跤,他打了個趔趄,身子一矮。
噹的一聲響,只覺頭盔上一股大力湧來,許麻子跌坐在地,暈頭轉向。
原來是長弓兵射來的箭矢撞到了他的頭盔上,採取鍛壓成型技術製造的高碳鋼盔,是除了攻城武器之外的所有冷兵器無法貫穿的,長弓也不例外,不過鋼盔內襯鹿皮軟墊分擔力量,巨力仍把許麻子擊得頭暈眼花,則長弓的力道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奶奶的欺人太甚吶”許仲遠清醒過來,抄起步槍就要報仇,可對面好大一片長弓手,卻不知道是誰射的那一箭,只好隨便朝敵人放了一槍,無論打死哪個都算報仇了吧。
李世貴看了看那片長弓手,再看看士兵們忙於應付肉搏的雙手劍士、輕步兵和重騎兵,無暇對付長弓手,漢軍的傷亡就越來越大了。
畢竟出於成本、機動力和戰鬥動作靈活性的考慮,需要雙手靈活操作步槍、火炮和手榴彈的漢軍不可能裝備全身板甲,暴露在外的四肢、頭面同樣會受到傷害。
攻堅英雄連的戰鬥減員越來越多,不斷有人被軍醫官拖了下去,還留在第一線的則大部分掛了彩。
看著遠處的那片長弓手,李世貴不禁尋思:“操,這時候要有一個重炮團朝那片來個無差別覆蓋,那就太爽了”
可這是不可能的,第一軍第一師抵抗著正面之敵,第三師沿右翼的開闊地展開保護側面,而左翼的兩個羅馬軍團也陷入了苦戰,第一軍下屬的十二斤重炮團正以連續火力支援左翼,無暇對付這群十字弓兵。
戰場上頭一次出現對神聖同盟有利的態勢,英王長腿愛德華神采飛揚,一如他年輕時候在中東和北非與阿拉伯人作戰。
“太好了,這樣下去,我們可以透過數量優勢,把這群該死的異教徒送進地獄”
在英國曆史上,愛德華一世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傑出國王。 愛德華一世,生於1239年,他於1272年即位為英王,那時,他已經是久經鍛鍊的三十餘歲的人到中年的年齡了。 因他對蘇格蘭人民的鎮壓被稱為“蘇格蘭之錘”或“殘忍的愛德華”,是金雀花王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現在,當威廉姆。華萊士血氣方剛地反抗英格蘭的統治時,愛德華一世已經是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但在年輕時代他可也是個敢於衝鋒陷陣並武運亨通的武士級國王。他擊敗了威爾士的末代君主李威林,並順利奪得他的王國,甚至用政治方式撫平了威爾士,訓練出後世稱雄百年的長弓兵。
他奉行的內外政策都十分積極,使英格蘭成為當時歐洲的重要大國,青年時代積極參與十字軍和阿拉伯人的戰鬥,現在又率領他的長弓兵,站到了與漢軍作戰的第一線。
在愛德華為首的神聖同盟諸位國王看來,勝利的曙光正照耀著基督的十字軍。
不過,楚風會讓這種幻想變成現實嗎?
很多次,他無情的打碎了敵人的幻想,把失敗送給他們,把勝利留給自己。
第875章 紅色多瑙河(上)
維也納東郊的戰鬥如火如荼,與此同時,西南方的遠郊就顯得份外靜謐,農人們早已躲入城中,肥沃的多瑙河谷地平原上空無一人,只有太陽以亙古不變的溫柔光線,照耀著這片倍受祝福的豐饒之地,只有維也納河(多瑙河支流)上的水車孤獨的轉動,旁邊的磨坊卻早已人去屋空。
三五名攜帶狙擊步槍的偵察兵策馬馳過,來自東方華夏的戰馬,蹄鐵踩踏著古羅馬時代遺留的大道,發出嗒嗒的聲響。
偵察兵們警惕的觀察著四面八方,停下來時為首的杜元華用鏡筒足有手臂粗的望遠鏡觀察遠處,他的幾名戰友摘下肩頭的狙擊步槍,東瞄一下西瞄一下,做著警戒工作。
“沒有問題,繼續向前”杜元華一聲呼哨,這組偵察兵就雙腿一夾馬腹,潑剌剌朝前方奔去。
同樣的偵察兵過了七八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