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部分(第3/4 頁)
谷口的漢軍,早已得到命令的塞爾柱突厥人狂號著抽出弧形戰刀和黑漆弓,口中嗚嘟嗚嘟的叫著:“殺掉異教徒,宰了中原人!”
塞爾柱突厥人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歷史,一代代長老告訴年輕人,他們本來佔據著一片水肥草美的草原。他們本來有一個強盛的帝國,甚至有機會侵佔富庶美麗的中原,只因為那個叫做唐的帝國,擊潰了他們主力,迫使他們西遷,走過黃沙萬里的西域,遠離了水肥草美的故鄉,更永遠失去了進入中原花花世界的希望!
即便後來有了建立在阿拉伯世界、伊斯蘭基礎上的塞爾柱帝國,對傳說中富庶之地的貪婪也時刻沒有停歇,那裡有華貴的絲綢、精緻的瓷器,這些價值昂貴的東西都是那片富饒之地的產出啊。
如果有一天能夠復興曾經的突厥帝國,塞爾柱人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儘管實現這種希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們也願意嘗試一下。
就算突厥帝國的榮光已經一去不復返,至少塞爾柱帝國的餘暉還沒有落盡,科尼亞就是復興的希望……
塞爾柱士兵們決心用最大的努力在最後一戰中給漢軍意想不到的慘烈殺傷,是的,最後一戰,所有士兵都知道四路強大的援軍正在開進,大漢帝國是不可能同時與這麼多強國交戰的,他們將被迫退出小亞細亞!
“突厥勇士們,草原蒼狼的後代,今後和中國人作戰的機會不多了,用他們的頭顱和鮮血,來證明你們的勇敢,證明你們對真主安拉的虔誠吧!”
塞爾柱突厥早已伊斯蘭化,突厥將軍也即是宗教毛拉,這支千人隊的將軍用祖先之名和對宗教的虔誠,鼓舞著士兵們,試圖從正面給漢軍來一次突破。
三天前,他決不會做出這種幾乎可以和自殺劃等號的決定,但現在不同了,各路援軍即將抵達,為了塞爾柱的榮譽,為了在將來的反漢聯盟中取得適當地位,蘇丹的命令措辭變得鬆動,允許他們恰如其分的賭一把。
不愧為狼的子孫,山谷此起彼伏的呼哨就像狼群的嚎叫,但弧形彎刀和黑漆弓比狼的爪牙更有殺傷力。
但試圖正面突破漢軍防線,絕對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嘗試。
團屬炮連加強到這處陣地,六斤炮射出的開花彈開始發言了,一朵朵煙花在塞爾柱輕騎兵的陣列中熱情綻放,紛飛的預製破片讓塞爾柱人感受了一把血與火的洗禮,他們脆弱的鎖子甲根本無法抵擋高速破片的侵襲,凡是炸點八米半徑範圍內的騎兵,一概連人帶馬成為血葫蘆。
三斤炮如果發射開花彈,爆炸威力和手榴彈相差無幾,因為它的開花彈就是手榴彈改進成的,基於這個原因,漢軍在實戰中更喜歡用它發射霰彈,效果更為明顯。
每個步兵連都配屬有兩門三斤炮,當團屬炮連的六斤炮大顯神威之時,姜良材也命令本連的兩門三斤炮做好了射擊準備。
塞爾柱輕騎兵的隊形散得很開,他們本來就不是要求突擊力強大的重騎兵,而是追求高機動,完全沒有必要列成密集隊形,於是六斤炮的爆炸帶來的傷亡並不太明顯。
而且現在火器那種單純的震懾力已經下降了,塞爾柱突厥並不是原始部落,阿拉伯人會用的“馬達發”他們一樣會用,六斤炮的開花彈還嚇不退輕騎兵的勇氣。
姜良材一聲令下,當敵人進入霰彈的四百米射程時,連屬的兩門三斤炮開火了,鐵皮霰彈在火藥燃氣的推動下射出炮口,在出膛的一瞬間鐵皮彈殼因內外壓力差立刻破碎,內裝的圓珠彈丸就歡快的沿著一個角度極小的圓錐形通道射向敵軍。
密集的彈丸在空中織就了一張恢恢天網,不但飛鳥難越,就是蒼蠅也會感到極度的危險,至於塞爾柱輕騎兵連人帶馬這麼“龐大”的目標嘛,想穿過彈雨而毫髮無損,簡直是真主安拉也難辦到的奇蹟。
正面衝刺的塞爾柱輕騎兵,接受了迎面而來的彈雨洗禮,如果有高速電影攝像機就能重現這一精彩的畫面:那騎著馬的輕騎兵,身體忽然頓了頓,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但一眨眼不到的時間巨大的停止作用就把他的身體從馬背上推得向後飛了起來,還在空中,他的鎖子甲極快的崩裂,許多道筷子粗細的血泉就從崩裂處噴湧而出……
雷霆之後必有雨露,霰彈之後就是步兵的排槍齊射了,大漢帝國新式線膛槍的有效射程達到四百米,但除了狙擊手之外普通士兵在三四百米上的射擊效果並不太精確,這時候排槍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殺敵手段。
姜良材吆喝著口號,全連三個步兵排就按照各自既定的順序進行排槍齊射,交替往復,一輪輪爆豆子般的槍聲,一朵朵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