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第3/4 頁)
有你師姐嘛——大漢上上下下都知道,皇帝管不了的事兒,皇后是一定能管的!”
陳淑楨粉面霞飛,鳳眼剜了楚風一下,心道瞧你說的,好像我是母老虎一樣。
見陳淑楨剎那間流露出亦嬌亦嗔的神態,法本不由得呆了一呆,從小認識的師姐,無論在南少林習武還是統領大兵征伐,都是粉面凝霜、鳳眼含威,幾時有過這般溫柔的神態?不過,只怕天底下也只有大漢皇帝能讓師姐如此心折吧!
法本不由自主的摸了摸光頭,上次被陳淑楨敲過的地方,似乎還疼得厲害呢……
定了定神,有些委屈的道:“皇上,皇上為什麼許他們自由信教?那些毛拉和阿訇,和咱們可不是一條心!”
原來,法本從佛教**典籍中早已知道,這西域有大大小小若干佛國,于闐、樓蘭、高昌……大乘佛教盛行,僧侶極多,自漢唐以來與我中原互相交好,往來的僧侶絡繹不絕,被唐三藏稱為西去印度之路上的小西天。
身處南少林的青年法本,便對西域小西天充滿了敬慕。現在雖然破戒投入漢軍,也未嘗不想圓青年時的夢,到這西域佛國來走走看看。
哪曉得一路上走來,所有的佛教寺廟,乃至漢人道觀,全都破敗不堪,只剩下幾個老朽昏聵的僧人,一問才知道,過去的數百年間,阿拉伯帝國喀喇汗王朝向異教徒們徵收高額人頭稅,或者乾脆用武力屠殺,以致於西域諸多佛國大部成為漫漫黃沙!
正所謂佛也有火,法本聽得這些怒不可遏,當即入宮覲見楚風,請求他拿一個辦法出來。
“我看過去幾百年間,完全是他們用彎刀強行將佛國消滅的,真正太可惡了!”
第615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二)
接到法本的投訴。楚風若有所思。
無庸諱言,毛拉們的聖地麥加和麥地那,正處於埃及馬木魯克王朝統治之下,要讓他們像過去效忠巴格達哈里發那樣效忠大漢皇帝,只怕是千難萬難。
另一方面,中華文明發展到宋末,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諸子百家凋敝,而儒釋道三教合流已經成為華夏文化的主幹,以儒為主,雜以佛道,其中宋儒周敦頤輩援佛入儒,革新儒學,經後世發揚形成程朱理學,又融合道家思想,由朱熹發揮闡述而成為思想界的主流。
彼時宋代之儒,固然早非孔子原說,龍虎山、終南山所誦之**亦非李耳所著《道德經》,宋末之佛,又何嘗是天竺之佛?佛教在天竺早已衰落,如來佛的西天極樂世界早就變成了溼婆和毗溼奴的天下,淨土宗、禪宗等支派卻與華夏文明融合。於中華髮揚光大。
楚風很清楚,宋末儒釋道三教合流早已是思想界的共識,看看宋末第一忠臣、儒門大師文天祥替兩個兒子取的名字吧:文佛生、文道生!
遙想當年,西域崇奉佛教(主要指漢地淨土、禪宗之佛,而非吐蕃喇嘛之佛,亦非南亞諸多小乘佛教國家之佛)的于闐國王李聖天,對中華極其傾慕,趙匡胤統一中原,建立了北宋王朝後,一直渴望國家統一和安定的于闐王李聖天,聞之歡呼雀躍、不勝欣喜。立即派使前往開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賀和歸屬之意,並進貢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受封為大宋朝于闐節度史。
而對於正值最強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及其在中亞的打手喀喇汗王朝,李聖天給予了堅決的抗擊,塔里木會戰中,李聖天率領的兩萬軍隊以誘敵深入戰法,大破阿拉伯十四萬聯軍,陣斬哈里發任命的“中國總督”買哈提和麾下四大伊瑪目,阿拉伯人嘆息說“聖戰者像雪崩一樣被殺死,”並將戰場命名為“殉教者嶺”。
可時隔兩百年多年,楚風來到這裡,看到的卻是大毛拉和亦都護們敵視的目光,當年的李聖天早已化為漫漫黃沙下的白骨,他建立的佛寺也變成了荒丘,不知他的英靈要是見子孫後代膜拜著昔日敵人的神靈。將會作何感想?
陣地,我們不去佔領,別人就會佔領。
楚風思忖著,慢慢回答法本:“大漢帝國允許宗教自由的政策不會改變……”
剛剛聽了第一句,法本就急得虎目圓睜,想起可惡的阿拉伯帝國用高額人頭稅,甚至直接用彎刀來強迫西域佛國改變信仰,他就氣得三尸神暴躁,然而楚風於所有南少林倖存者都如同再生父母一般,不好爭執,他只好委屈的瞅著陳淑楨叫道:“師姐雖是俗家弟子,也須念得幾分香火情,如今師姐貴為皇后,如何不替昔日同門說上幾句?”
法本這個師弟從來都是虎虎生風的大將風範,突然用“幽怨無比”的目光盯著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