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部分(第2/4 頁)
都是躬身行禮離開,他們一走,李如柏就要說話,李如松卻嘆了口氣,緩聲開口說道:
“老2、老三,你們不用跳腳,是不是覺得前面有大功,我這個做大哥的不上去拿,還不讓你們去拿,還滿心替外人說話?”
沒想到李如松這麼實在說出來,屋內的人都是李家一系,都有些發愣,李如松搖頭繼續說道:
“我說了幾次,這世道已經變了,不是從前遼兵天下第一的時候了,要是十年前,現在我已經領著你們去漢城了,那還管他什麼巡撫的文書,可現在不能這麼做,咱們家得罪不起那王通啊,冒進殺敵,違反軍法,對方想要治我們李家的罪那是易如反掌,冒進做什麼,老爺子還以為這是十年前,李家呼風喚雨的時候嗎?”
屋中氣氛漸漸沉下去,幾個人還有點不服氣的樣子,李如松又是說道:
“說這個你們不願意聽,我說說別的,在建州大敗之後,咱們家損失慘重,這個是不假的,可這也五六年了吧,親衛家兵練出來多少?”
說到這裡,李如松的聲音猛地提高了:
“你們這幾年就一直沒有練,就連原來那些人都荒廢了,整天做生意看莊子,能有什麼好處,孃的,老2你自己的親衛,一個個都是胖了不少,馬都是瘦了,還能打仗,咱們這些兵馬,能拿出來的就是我帶到宣府去的老底子,這等模樣還能指望什麼,那個土寨子,還有這個平壤城,如果不是這火炮轟的厲害,你們要死多少?”
眾人已經是啞口無言,李如松又是說道:
“平壤城內巷戰死了多少,出去截擊死了多少,你以為倭寇就這麼好啃,今天軍功,明天軍功,現在我們周圍最少有七萬倭寇,真要拉出去野戰,到底是誰啃誰,難道就靠這炮轟?老子還沒罵你們這炮手混賬呢!”
李家在建州大敗之後,勵精圖治是沒有的,反倒是在日漸高漲的殖民拓荒和商業貿易風潮中大發其財,顧著這個,訓練兵馬的心思就小了很多,也不能說沒有收穫,可在這個戰場上,卻有了大問題。
李如松大發脾氣,這才讓一屋子的人都算明白瞭如今的局勢,一個個的也都是洩氣不言語了,李如松坐在那裡平復了下情緒,又是開口說道:
“不要不滿足,這次的功勞已經足夠大了,該有的好處……”
還沒說完,卻聽到外面有親兵大聲同傳到:
“將主爺,遼陽那邊有信到!”
……
“……老爺說了,此次大好的機會,若能得手,做到王通那般功業也是有的,請大少爺儘快出兵前往,若是大少爺不去,老爺將親自率兵來到朝鮮,自己前往漢城……”
下面跪著的那人說的緩慢,屋中安靜的很。
一千零九十三
遼寧毗鄰朝鮮,在還被叫為遼鎮時候,雙方的來往就是不少,彼此的情況也是瞭解的很,想要在朝鮮打聽訊息,李家也有這樣那樣的手段,更不要說如今這個局面,不少朝鮮人主動的送情報訊息過去。
從遼陽那邊過來的這封信上對朝鮮境內的情形說的很清楚明白,就好像那邊也有人在這裡一樣。
李如松心裡也明白的很,這上上下下,不要說自己的兩個弟弟,恐怕自家從宣府帶來的騎兵中都有不少人會給遼陽通風報信。
信上說,如今從平壤一直到漢城,這期間雖然有倭寇大軍駐紮,但都是以步卒為主,而且都是在以城池為中心盤踞,這樣的駐守實際上是死兵,根本沒有辦法出來攔阻騷擾,如果在平壤的明軍組織一支精銳騎兵快速南下,直撲漢城,肯定會有極大的戰果,如果和漢城內的朝鮮“義士”裡應外合的話,一舉奪城都有可能。
相比於重鎮平壤,能拿下朝鮮的王城漢城,這個功勳就是耀眼驚人,就算是朝中有人打壓李家,也沒有辦法掩蓋這樣的大功。
“……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過一廂情願了?……”
李如松只是苦笑著說道,騎兵一路前衝,等到了漢城之後,倭寇大軍差不多會有十萬之眾,怎麼就那麼容易可以衝進漢城奪城。
信上所寫的東西,太多的主觀判斷,戰場上變化多端,可不是自家想要如何,對方也會跟著如何配合的。
聽到“老爺將親自帶兵前來”的時候,李如松臉上的苦笑已經不加掩飾了,轉頭問李如柏說道:
“父帥那邊怎麼就這麼瘋魔了?”
這話問的很不客氣,可李如松也不在乎,也不怕送信的人回去報信,大家都是自家人,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