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何,要做到這點,領導人必須對公司有透徹的瞭解,並且能提出犀刊的問題。通常,善於執行的領導人甚至無須告知員工該做什麼;他只需提出問題,讓員工去思索自己該做些什麼。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指導員工,領導人不但能傳授自身的經驗,還能教育員工跳出過去習慣的思考方式。在這種領導風格下,不但不會壓抑人才,反而可以協助他們拓展本身的領導長才。
案例
無論是傑克·韋爾奇領導下的GE、山姆·華頓(Sam Walton)領導下的威名百貨,還是克列赫(Herb Kelleher)領導下的西南航空,公司內部都可以強烈感受到這些領導人無所不在。幾乎每位員工都認識他們,瞭解他們的主張,也知道他們對員工有何期望。這是由於他們強勢的人格特質嗎?沒錯,不過僅有強勢人格特質並沒有用處。日光(Sunbeam)的鄧洛普(Dunlap)因大刀闊斧削減成本而名聲大噪,他也同樣具備強勢人格特質,但原本寄望經由他而起死回生的公司,卻毀在他的手中。威爾許、華頓與克列赫是優秀的溝通者嗎?答案同樣是肯定的,不過溝通所發揮的效用可能會截然不同。重要的是溝通的實質以及溝通者的特質--包括傾聽與談話的能力。也許這些人是採行了“走動式管理”(managementby walking around),才成為優秀的領導人。我們都看過一些報導,描述克列赫或華頓如何突如其來地出現在作業現場,與行李輸送或倉儲人員交談。走動式管理誠然有用也很重要一-但前提是到處走動的領導人要知道該說些什麼,該聽些什麼。這類領導人之所以能在公司內無所不在而且深具影響力,乃是因為“他們就是企業本身”。他們密切留意員工與營運方面的狀況,瞭解事實,並且不避諱討論實情,這樣自然能凝聚向心力。他們對細節知之甚詳,對從事的工作興致高昂,同時熱切期盼取得成果。這些領導人不是靠諄諄告誡或公開喊話來激勵貝工,而是以身作則,讓人人都同樣充滿活力。
韋爾奇在GE擔任CEO二十年,在最後一年任期中,他每週會花10個小時來稽核公司各單位的營運計劃,同時也密切參與員工之間的對話。即使在事業生涯的最後時刻,韋爾奇還是不尸位素餐,以主動參與的方式來領導公司。
點評:有執行力的領導人會營造出有利於執行的文化與流程,使公司內部都可以強烈感受到這些領導人無所不在。
二、中國企業領導執行的誤區
1 對“執行”的期望過高
當“執行”成為過熱名詞的時候,領導們彷彿從茫茫管理誤區中了找到了希望的曙光,以為績效不斷下降的趨勢和工作運作的效率遲滯的現象必然會隨著“執行”的到來迎刃而解。其實,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種理論都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更何況於“執行”這兩個文字。
2 片面理解“執行”
有些領導只是表面化地理解了執行,並沒有告訴員工們執行的意義和價值,更沒有告訴員工如何執行,執行到什麼程度,執行只強調結果。當結果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就指責下屬們執行不到位,而不去分析客觀事實,也不對過程進行跟蹤和監督,各種原因造成了管理者與執行者之間資訊脫節。
3 仍然保持原來的管理方式
在高度重視“執行”的今天,有些領導仍然習慣於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即使到現場也不深入調研,走過場,看表面,習慣性思維主宰了他們的工作行為。
4 缺乏輔助工具來考核“執行”成效
有些領導對執行者們的“執行”成效缺乏瞭解,沒有及時建立完整的考核體系和明確的考核標準,整體管理跟不上,因而導致“執行”的激勵缺位。有效執行者與無效執行者得到的回報基本一樣,沒有體現出差別,打擊了有效執行者們的積極性。而且當初推行“執行”時獎勵的口頭承諾,也沒有兌現的跡象,因而也讓執行者們感到困惑。
5 沒有及時完善內部用人機制和人才成長機制
企業內部仍然存在用人唯親、用人唯資歷和用人憑感覺與交情等問題,這也給執行者們積極的熱情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6 沒有意識到真正徹底的“執行”,其實是一場企業革命
有些領導推行“執行”的時候,並沒有想從根本進行變革,而只是想在現行框架和組織的基礎上進行最佳化。而“執行”的真諦是人的思想和行為根本上的變革,要提升整個企業的“執行”力,就必須從整個企業文化、組織架構和人員調配等各個方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