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年的銷售額達到30多億元。紐扣更為典型。溫州的服裝其實較少用本地產的紐扣,這些產品主要銷往外地。按照各類紐扣的平均值算,每一麻袋紐扣的總數約為50萬粒,利潤僅為數千元,一粒紐扣獲利最薄的以毫計。難以想象的是,這些不起眼的紐扣在2004年上半年就創造了5個多億的產值。
金字塔經營模式
從溫州市中心驅車沿溫臺高速公路而上,半小時左右即可見到路邊一片氣派的現代化廠房。這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企業正泰電器集團的廠房。
塑殼斷路器公司只是正泰繁忙的生產環節中的一個。從四川長江電機廠被高薪挖來的李俐擔任這裡的副總經理。接受採訪時,身後的流水線正以年銷售額3億元的速度運轉。沿著參觀的路線,我們注意到一塊展板,上面寫著當月供貨量前5名和後5名協作廠的名單。後5名意味著被淘汰的危險。優勝劣汰,是“溫州製造”成功的秘訣之一。
著名的電器鎮溫州柳市佔有全國低壓電器的一半產量。這裡共生著一個龐大的低壓電器企業群,正泰電器、德力西等幾家大企業位於金字塔的頂端,在這個金字塔的下面是1200個私營或家庭協作廠。媒體評價:“與其說是正泰成就了1200個協作廠,不如說是那1200個協作廠成就了正泰。”正是這1200個企業群在整體上形成專業化分工和大生產的格局,大幅度節約了製造成本及交易成本。這種模式受到國內外經濟學家高度評價。
據瞭解,正泰95%以上的零部件在本地採購,與上游企業形成非常安全穩定的信用關係,流動資金佔用量達到最小。近幾年,正泰每年以60%增長率高速增長,年產值超60個億。2002年,正泰董事長南存輝說,放慢點速度,增長30%。
搞垮日本人
溫州小商品的全球競爭能力,有一個讓溫州人得意洋洋的故事。1998年,日本一家世界著名打火機企業組成小型經貿考察團造訪溫州。目的只想揭開一個謎:中國人憑什麼少了一個“零”?
在溫州最負盛名的大虎打火機廠,老闆周大虎的介紹令他們倒抽一口涼氣:同樣一個電子點火的小部件,日本公司生產一隻成本為人民幣1元,周大虎的進價是0。1元,為大虎廠跑龍套的家庭企業生產成本僅0。01元。日本考察團離去時,每一個團員均臉色陰鬱,心情沉重。
溫州目前約有1300家生產打火機的企業,年產5億~6億隻打火機,日產100萬隻左右,產值可達20多個億。為300多家打火機企業生產配套產品的還有近1000家企業。“三天一小樣,七天成批次。天天有新樣,家家不一樣。”
據估算,總共有近20萬人就業於打火機行業。如今的溫州打火機已經打敗了原來的老師——日本、韓國、臺灣,使得80%的老師關門,使得世界原本最大的打火機生產國變成最大的進口國,日、韓許多製造商轉而變為貿易商,跑到溫州去進行委託加工定牌生產。溫州的金屬打火機佔國內市場95%,佔世界市場份額70%以上,出口總量佔國內80%以上。如果把溫州人一年做的打火機排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
頭髮絲都是空心的
一個地方民營經濟的發達,必定和當地政府營造的良性市場氛圍有關。“政府一毛不拔,事業興旺發達。”溫州人的戲言,折射出溫州市政府一種獨特的城市經營觀。“農民城”就是政府一毛不拔建起來的。
溫州計程車經營權出讓價創下了全國之最,一個“頂子”68萬元!
市場的力量又一次創造了奇蹟。溫州市市長錢興中稱:“僅這兩年我們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搞生態環境,已投資了140多個億。這麼多的錢哪裡來?我們有三條:第一是概念性的資源貨幣化,把無形的東西變成有形的。比如說,計程車的經營權,300多輛,我們就賣了兩個多億;第二是政府性的資源市場化,如土地使用權的有償出讓;第三是非產業化的資源產業化,比如教育、文化。
虹橋書吧BOOK。
第17節:擋不住的商業旋風(11)
垃圾處理是非產業化資源產業化的經典案例。過去處理垃圾是政府出錢,要幾個億;而現在是溫州老闆拿錢去投資、去開發、去建設。靠民間投資來實現和完成的垃圾處理,這在全國是第一個。溫州的垃圾處理專案已進入國家的863計劃。
溫州市偉明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項光明,是國內由民營企業投資搞垃圾焚燒發電工程的第一人。據稱,其中已併網發電的東莊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