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怎能復禁!我於勳舊,未嘗忘,為此不敢赦免。
李靖橫遭高甑生誣告,雖未被關押,但也被大理寺傳喚了好幾次。懼怕功高震主的李靖當即交出兵權,自此閉門謝客,雖親戚不常見。文壇領袖、著名詩人、秘書監虞世南,感李靖豐功偉績,特地作詩一首,讚揚了李靖雖年過花甲,壯志不減當年的英雄氣慨——
出塞
上將三略遠,元戎九命尊。
緬懷古人節,思酬明主恩。
山西多勇氣,塞北有遊魂。
揚桴上隴坂,勒騎下平原。
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
霧鋒黯無色,霜旗凍不翻。
耿介倚長劍,日落風塵昏。
為了慶賀平定吐谷渾,太宗在宮中排開盛宴,款待參戰將領。但李靖以身體不適為由,沒來赴宴。念他年齡大了,太宗沒再勉強,但慶功宴上缺了李靖這個領軍人物,太宗還是覺得不盡興。從刀光劍影的戰場上勝利歸來,又立了大功,諸將無不興奮異常,開懷暢飲。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右衛將軍薛萬徹舌頭大了起來,豎起大拇指,自誇功勞大於其他人,有人反斥他說:
“要說在突倫川關鍵一仗,首功還應推契苾何力,是人家力主進軍,才殲滅了慕容伏允的主力部隊。”
薛萬徹喝得眼珠通紅,手一劃拉說:“他契苾何力算個鳥!他那點突厥兵還能成大事?還不是老子躍馬持刀……殺盡吐谷渾兵的。”
旁邊的契苾何力一聽薛萬徹罵他“算個鳥”,氣得馬上隔著桌子撲過來,要陷殺薛萬徹,慌得眾將急忙攔住。這邊一鬧,那邊本來就鬱鬱寡歡的太宗皇帝勃然大怒,傳令近侍將兩人押到御案前,說個明白。薛萬徹結結巴巴狡辯完畢,何力又一五一十把事情說了一遍,說自己如何拼死救出薛氏兄弟,又如何決計窮追,薛萬鈞又怎樣勸阻。未了何力還委屈地說:“我力戰吐谷渾,救出薛氏弟兄,不來謝我,我不望報,因何毀我於廣眾之中?”
太宗聽個明白後,怒氣衝衝,指著薛萬徹說:
“你!不識好歹,右衛將軍也別幹了,把你的印綬立即交給契苾何力!”
薜萬徹一聽,垂頭喪氣,剛要解下腰上的將軍印,契苾何力高姿態,上前勸住了,向太宗力辭道:
“陛下,臣與萬徹之事,非為爭功,乃為爭理。今理明,臣無憾。陛下以臣之故,解萬徹官與臣,諸胡無知,以陛下重胡而輕漢,轉相告誣,競者必多,且使胡人謂諸將皆如萬徹,將有輕漢之心。”
契苾何力說話行事,不但姿態高,而且合情合理,頭頭是道。太宗心下暗暗點頭,心中思道:都說胡人不明教化,做事簡單粗暴,聽這何力之言,不但懂得禮法,而且善於約束自己,可真是難得的忠臣義士。
有了太宗對契苾何力的好印象,不久,何力得以宿衛北門,其後又檢校玄武門左右屯營的飛騎兵。為了進一步獎賞和籠絡何力,太宗又把宗室女許配給何力。真沒想到薛這一鬧,素有忠直之心的何力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貞觀八年(634年),大唐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軍事上也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疆域進一步擴大。三月,適逢太上皇六十九歲大壽,太宗專門在長安城西校武場安排一個隆重的閱兵儀式。方圓四、五里路寬闊的校武場上,旌旗林立,槍刀密佈,數萬虎賁將士頭戴兜鍪,身披鎧甲,組成五色方陣。佇列前方,上千餘名將軍騎著高頭大馬,雄威赳赳,直視前方。在太宗的陪同下,太上皇李淵身著玄衣纁裳,頭戴旒珠冕,坐著金輅御車,緩緩從閱兵道上馳過。龍旗、鳳旟、黃鉞、朱施,也一一在太上皇眼裡閃過,甲冑,璀璨輝煌;軍器,精芒閃爍,天威赫赫,誰能與之爭鋒?面對威武的將士,太上皇不禁想起當年在太原誓師的情景,他不顧年老體弱,興奮地從車上站起身來,揮手大聲地向將士們表示慰勞:“將士們好!”
“萬歲萬歲萬萬歲!”
應答聲驚天動地,氣勢澎湃,顯示了唐軍忠於朝廷,所向無敵的一貫品質。太上皇大為高興,一再揮手向將士們問好。
閱兵後,太上皇回到未央宮,設宴招待三品以上的文臣武將和各國駐京使節。御宴上,歌聲清越,舞姿翩翩,賞心悅目,一派融融氣象。太宗首先捧酒上壽道:
“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誨,非臣智力所及。昔漢高祖亦隨太上皇於此宮置酒,捧玉卮為太上皇壽,言道:”昔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臣業所就,與仲孰多?‘漢高祖妄自尊大,臣兒不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