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被接管的貝爾斯登設立的兩家對沖基金也在開曼註冊。當年轟動全球的BCCI銀行註冊地也是開曼群島。躲避稅收可能是初衷,但避開監管使這些基金與金融機構如魚得水。數萬億美元離岸資金秘密地參與著金融市場的活動,在不受監管的環境下執行,爆發危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目前,境外美元和本土美元同時增加使美元數量越來越大,美元貶值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與經濟波動只能對美元貶值的速度和幅度產生有限影響。
信用膨脹導致美元貶值,信用膨脹製造的金融泡沫破滅時出現的巨大信用黑洞需要美國政府想法填補。已經債臺高築的美國政府除了多印鈔票外,只能依靠外國投資者來彌補預算窟窿。如今,47%的美國國債由美國以外的投資者持有,而購買這些債券需要用美元,增加了對美元的需求。一旦投資者發現美國預算赤字惡化和美元計價資產回報下降,有可能轉向其他幣種,美元地位就會受到打擊。
美元持續貶值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是,所有以美元形式持有財富的人徹底拋棄美元,美元全面崩潰。這是比目前的金融危機更為嚴重的危機。那時,美國政府就會像冰島政府一樣,宣告破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懸案之四 通貨膨脹會捲土重來嗎(1)
導語
山雨欲來風滿樓。通貨膨脹就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颳起的狂風。它吹亂了人們的視線,引起了人們的慌亂,可是當真正的危機到來之際,它卻突然平息了。如此匪夷所思,也許就是在這寧靜中孕育著更大的災難。人們很難搞清楚通貨膨脹在金融危機中推波助瀾的細節,但2008年上半年各國出現的通貨膨脹無疑是深入理解這次金融危機的一堂必修課。通貨膨脹是金融危機向全球擴散的一條重要途徑。金融危機留給人們的懸念是:通貨膨脹會捲土重來嗎?
● 通貨膨脹(inflation)
在經濟學中,通貨膨脹指貨幣供應量、貨幣收入或物價總的上升。一般認為通貨膨脹是物價總水平超常上漲。
——《不列顛百科全書》第8卷
通貨膨脹到底是好還是壞——日本的複雜心態
通貨膨脹不完全是壞事,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有利。任何經濟增長都要伴隨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否則社會經濟就會失去活力。究竟什麼是好的通貨膨脹和壞的通貨膨脹,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在歷經長期低迷後,通貨膨脹也可能是一針強心劑。本來低增長、負通脹的日本,面對正在發生的通貨膨脹,心情很複雜。
◆ 通脹就是久別了的甘霖
日本已經很長時間沒嘗過通脹的滋味了。最近幾年來日本經濟的主旋律是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2008年5月的數字顯示,日本不包括起伏較大的新鮮食物價格的核心通脹率同一年前相比增長1�5%,是自1998年以來最大的增幅;6月份核心通脹率達到1�9%。通貨膨脹正像細雨一樣滋潤著日本。
日本對於到來的通脹甚至有一絲竊喜。雖然普遍的觀點認為成本推動型通脹對經濟是有害的,不過大多數國家認為1%~3%的通脹率可稱為“好”通脹(Good Inflation),超過這個界限就是“壞”通脹(Bad Inflation)了。 由於人們預期日本幾近於零的利率終於要開始上調了,銀行的貸款業務由此將更有利可圖。
儘管如此,日本的消費者還是痛恨漲價,特別是通脹給生活帶來的不便。日經225指數在2008年7月2日起出現自1965年以來的最長時間的下跌,對通脹的恐懼影響到了日本的汽車行業。比起英國的和韓國的,日本的核心物價指數也許算不了什麼,但對日本來說是10年來最高。同一年前比,麵包價格漲12%,義大利麵漲,泡麵漲,汽油漲18%,煤油漲。日本能源支出由2004年的100000億日元上漲到2007年的200000億日元,相當於1860億美元,2008年的能源支出會突破300000億日元。
2008年上半年的全球性通貨膨脹帶給日本的既是機會也是困惑。
日本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20世紀90年代陷入衰退不能自拔。日本的房市和股市泡沫於1990年破裂,留下了約等於日本GDP的1/15的壞賬。在12年以後,日本的經濟才有了像樣的增長,到了2005年經濟壓力和債務引起的通貨緊縮才開始消失。即使如此,日本的名義GDP仍然低於其在20世紀90年代的巔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